脱粟自为食

出自宋代张镃的《杂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uō sù zì wèi shí,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汉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国。
公孙谈治道,纯驳互失得。
广大语尤害,开边心莫极。
无怪淮南谋,日夜惮汲直。
东阁礼诸贤,脱粟自为食
俗公此自文,后世有真识。
()
治道,广大语,尤害,无怪,自文,后世,真识

《杂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镃。这首诗词以汉代的嘉唐虞时期为背景,探讨了统治国家的理念和人们对于政治问题的不同见解。

诗词中提到了公孙谈,他是汉代的一位思想家,以治道而闻名。然而,他的治道观点却遭到了一些人的驳斥和质疑,导致争论不休。这种辩论的结果是互相失去了真正的收获,而只是扩大了误解和误导。

诗词中还提到了广大的言辞对于国家治理的不利影响,以及开边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望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淮南谋士的理解和同情,这些谋士不辞辛劳地为国家付出,并且在日夜勤勉地工作。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东阁礼仪中的贤人,他们自食其力,过着朴素的生活,但却产生了真正的文化价值。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被看作是一种对社会常规的反思,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真正有见地的人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嘉唐虞时期和当时的政治局势的描绘,探讨了治理国家的理念和人们对于政治问题的看法。它提醒人们要审慎思考,并警示言辞的滥用和对于边界决策的期望过高。诗词中也强调了朴素生活和真正的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后世来说,真正有见地的人的存在和影响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