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原无策

出自宋代章甫的《独登南楼兼怀严圣几俞若晦》,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shì yuán wú cè,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城外江山好,楼前市井喧。
登高明远目,直北望中原。
济世原无策,伤心不忍言。
唯余忧国泪,还共水潺湲。
()
江山,市井,无策,伤心,不忍,水潺湲

《独登南楼兼怀严圣几俞若晦》是宋代文人章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南楼独自凭栏,心怀对严圣和几俞若晦。
城外江山美丽壮观,楼前市井喧嚣不息。
登高远眺,眼前的景色明亮辽阔,直望北方的中原大地。
面对世间的浮华和纷扰,我感到无从施展救世之策,内心伤痛难言。
唯有忧国之心溢于眼泪,与水潺湲共鸣回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登上南楼独自凭栏的情景,以及他内心对严圣和几俞若晦的思念之情。诗词的开头以城外江山的美丽和楼前市井的喧嚣作为背景,衬托出作者登高远眺的场景。作者直望北方的中原,这里可以理解为他心系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然而,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作者感到自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心感到痛苦。他不愿言说自己的伤感和困惑,只有忧国之心溢于眼泪。最后一句描述了他的泪水与水潺湲的声音相互呼应,表达了他内心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南楼独自凭栏的情景,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担忧,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社会现象的触动。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力感和困惑。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