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奉觞时。宋代。陈傅良。我怀终古恨,不及奉觞时。满眼看诸弟,何心赋此诗。牛羊来蛰蛰,丘墓去累累。亦有千钟养,曾无一字碑。
《挽族叔父》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族叔父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及时表达感激之情的遗憾之意。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怀终古恨,
不及奉觞时。
满眼看诸弟,
何心赋此诗。
牛羊来蛰蛰,
丘墓去累累。
亦有千钟养,
曾无一字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已逝的族叔父的怀念之情。作者感慨自己未能在亲人健在时表达感激之情,现在只能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愧疚和思念之情。作者触景生情地描述了牛羊草木蓬勃生长、丘墓寂寥无人,以此映衬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反思。作者通过对生命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的描绘,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世事的变迁和个人的感慨相互映照。牛羊蛰伏和丘墓荒寂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诗词最后提到“曾无一字碑”,表达了作者感慨自己未能及时表达感激之情的遗憾和内疚。整首诗词虽然字数不多,但却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愧疚之意。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人生短暂和亲情的珍贵。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不禁会被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所触动,也引发对自己珍惜亲情、及时表达情感的思考。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