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欲颉颃相上下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yù xié háng xiāng shàng xià,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客来谈政已班班,况复书縢一再颁。
亦欲颉颃相上下,不容分寸得跻攀。
花犹河洛承平□,诗在黄陈辈行间。
簿领役人尘扑面,沃如云雾下茅菅。
()
颉颃,不容,分寸,跻攀,行间,人尘,扑面,云雾

诗词:《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
朝代:宋代
作者:陈傅良

客来谈政已班班,
况复书縢一再颁。
亦欲颉颃相上下,
不容分寸得跻攀。

花犹河洛承平□,
诗在黄陈辈行间。
簿领役人尘扑面,
沃如云雾下茅菅。

中文译文:
客人来了,谈论政事已经很纷繁,
更何况又送来一封封的书信。
我也想上下颉颃,互相交流,
但是不能够突破分寸,攀登高位。

牡丹花依然承袭了河洛之地的安定,
而诗歌在黄陈一辈人之间传承。
作为一名官员,身处簿领之中,尘土扑面,
就像云雾低垂在茅草上一样沃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送牡丹的诗。诗人以送牡丹之礼来表达自己对客人的赞赏和友情,并借此抒发自己对官场事务的感慨。

诗人开头说客人来了,政事纷繁,自己还要不断地颁发文件,忙得不可开交。然后诗人希望与客人交流,互相学习,但又顾忌到官场的分寸和身份,不能够过分攀附。这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自省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接着,诗人用牡丹花喻示河洛之地的安定,表达了对国家的祥和繁荣之情。而诗歌则在黄陈一辈人之间传承,显示了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作为一名官员的生活,身处簿领之中,尘土扑面,形容了官场的尘世之事。而沃茂的茅草则象征了自然的纯朴和宁静,与官场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以送牡丹之礼为线索,通过对政事、人际关系、国家繁荣和官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牡丹和诗歌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