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

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朗读

诗词:《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
朝代:宋代
作者:陈傅良

客来谈政已班班,
况复书縢一再颁。
亦欲颉颃相上下,
不容分寸得跻攀。

花犹河洛承平□,
诗在黄陈辈行间。
簿领役人尘扑面,
沃如云雾下茅菅。

中文译文:
客人来了,谈论政事已经很纷繁,
更何况又送来一封封的书信。
我也想上下颉颃,互相交流,
但是不能够突破分寸,攀登高位。

牡丹花依然承袭了河洛之地的安定,
而诗歌在黄陈一辈人之间传承。
作为一名官员,身处簿领之中,尘土扑面,
就像云雾低垂在茅草上一样沃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送牡丹的诗。诗人以送牡丹之礼来表达自己对客人的赞赏和友情,并借此抒发自己对官场事务的感慨。

诗人开头说客人来了,政事纷繁,自己还要不断地颁发文件,忙得不可开交。然后诗人希望与客人交流,互相学习,但又顾忌到官场的分寸和身份,不能够过分攀附。这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自省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接着,诗人用牡丹花喻示河洛之地的安定,表达了对国家的祥和繁荣之情。而诗歌则在黄陈一辈人之间传承,显示了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作为一名官员的生活,身处簿领之中,尘土扑面,形容了官场的尘世之事。而沃茂的茅草则象征了自然的纯朴和宁静,与官场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以送牡丹之礼为线索,通过对政事、人际关系、国家繁荣和官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牡丹和诗歌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忆昔稚龄时,婉娈在母傍。嬉戏太无赖,日读书百行。

我祖长安归,新谢尚书郎。爱我弄提携,常侍楼中央。

()

珍肴惟错远持将,赖有诗情合得尝。
明月擘蚶分砻,晴霞浴鲎露珠房。
鲗乌鮆白螺开靥,蚷暇红鳔挟肠。

()
猗尔子上,鲁邦之望。
以德则贵,惟道是唱。
师聪师明,友直友谅。
伯于祝阿,儒风斯畅。
()
圣朝遂失诛元载,公议犹能去霍山。
落胆徒闻温御史,不知睿意在群奸。
()

有约惜韶光,酒香花满堂。斜阳写哀艳,春意在微茫。

持此与静者,相看谁老苍。映波最惆怅,初过少年场。

()

关云黑。边沙白。金仙一去无消息。谁家唱。筝弦响。

敕勒声声,月斜毡帐。

()

富春山下桐江渡,今古舟车南北路。敢将一片利名心,重宿高人钓游处。

客星去后无人住,苍山白水还朝暮。沙鸥也解避红尘,见人飞上沧洲去。

()
飞来峰下水泉清,台沼经营不日成。
胜境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士觅蓬瀛。
()
幽居有古意,义井分西墙。
谁云三伏热,止须一杯凉。
先生坐忍渴,群嚣自披猖。
众散徐酌饮,逡巡味尤长。
()

贵不见渠面,危曾活尔身。
柰何施一饭,便责翳桑人。

()
墙下桑叶尽,春蚕半未老。
城南路迢迢,今日起更早。
四邻无去伴,醉卧青楼晓。
妾颜不如谁,所贵守妇道。
()

南越东吴有战功,闲心无那逐冥鸿。
只言归卧青山好,何处青山非世中。

()

沧波万古流不息,春来怒触波心石。雾雨阴笼蜃气楼,月星光射鲛人室。

桃花浪暖滔天高,常闻穴底蛟龙号。舟人鼓柁倏然过,喧豗飞雪逋轻舠。

()

将军爱饮文字杯,尊俎每于宾客开。峨冠博衣春自兴,悬签插架书相堆。

有时倚剑直南斗,无事放歌临越台。只今太平粪走马,画角高风吹不哀。

()
归帆征棹,相望于黄芦烟草之际。
去来乎桥之左右者,若非人世,极画工之巧所莫能形容。
每来维舟,未尝即去,徜徉延伫,意尽然后行。
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辞不意逮,笔随句阁,良可慨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