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与境同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清旷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n shì yǔ jìng tóng,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幽人有遐心,蔀屋涵澄空。
况复得此山,心事与境同
()
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2.指幽居之士。
况复心事:(名)心中所思念或所期望的事。

《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清旷亭》是宋代文人陈傅良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幽居之人对于清旷亭所带来的心灵舒畅和境界的赞美。

诗词中文译文:

幽人有遐心,
蔀屋涵澄空。
况复得此山,
心事与境同。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居之人的心境和他所得到的环境,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舒适的境界。

首句“幽人有遐心”,幽人指的是喜欢隐居的人,遐心表示遥远的思念之情。这句话暗示了幽居者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他对于远离喧嚣纷扰的心境有着强烈的渴望。

第二句“蔀屋涵澄空”,蔀屋指的是隐居者的小屋,涵澄意味着清澈透明。这句话描述了隐居者的居所,小屋宛如融入了宁静的天空,给人一种纯净、透明的感觉。这里通过对居所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幽居者心灵的清净和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况复得此山,心事与境同”,表达了幽居者对于所得到的这座山的喜悦和欣赏。得此山指的是幽居者得到了这座山作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心事与境同则表示他的内心感受和所处环境的一致。这里山的意象象征着宁静、高远和超脱尘世,与幽居者内心的志向相契合。

整首诗通过对幽居者心境和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清旷亭成为了幽居者心灵舒适的象征,通过赞美清净的境界,表达了对于遥远隐居生活的讴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