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风雨暗三湘。宋代。陈傅良。仰止扶藜鬓发苍,恰当风雨暗三湘。为谁一闢天无际,及我重来日未央。江过数州多曲折,山缘长亩半青黄。老僧耐得从头问,问到吴门竟渺茫。
《登祝融峰喜霁》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仰望天空,我扶着拐杖,鬓发已经斑白,
正适时地,风雨遮蔽了湘江的景色。
是为了谁,打开了通往无边天际的大门,
而我,一次又一次地重返这尚未结束的日子。
江河穿越了数个州,蜿蜒曲折无数次,
山脉紧贴农田,将一半的土地染上苍黄。
老僧耐心地从头询问,
问到吴门,却发现一切都变得渺茫。
诗意:
《登祝融峰喜霁》描绘了作者登上祝融峰时的景象。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描写风雨交加的湘江和久经沧桑的山脉,以及作者自己年老的状态,诗词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作者在问答间的对话中,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老僧的询问,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思考。诗中的"祝融峰"象征着高峻的山峰,而"喜霁"则代表着风雨过后的晴朗天气,蕴含着希望和重生的意味。诗中的"江过数州多曲折,山缘长亩半青黄"描绘了江河蜿蜒曲折的景象,以及山脉与农田相连的景观,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生命的延续。而老僧的出现则象征着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话的形式,作者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疑问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深刻感悟。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