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往如天际。宋代。陈傅良。欲往如天际,相期忽岁华。山空明独树,江晚暗连葭。作屋皆三益,藏书可万家。岂无人裹饭,躬自灌园芽。
《病余久不趋郡且迁仙岩书院於屋西有怀同志》是宋代陈傅良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同志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欲往如天际,
相期忽岁华。
山空明独树,
江晚暗连葭。
作屋皆三益,
藏书可万家。
岂无人裹饭,
躬自灌园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因病而不能前往郡县,只得迁居仙岩书院西边,并怀念着与同志相会的时光。首句“欲往如天际”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与同志相聚的愿望,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接下来的“相期忽岁华”表明作者与同志分别已有一段时间,岁月匆匆流转,时间过得很快。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同志的思念之情。
接着的两句“山空明独树,江晚暗连葭”通过描绘山和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寂静和萧瑟。山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棵树,江面上的葭草在黄昏时分显得暗淡无光,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样的景象与作者的心情相映成趣,增强了诗词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作屋皆三益,藏书可万家”描述了作者居住的书院,表明他在这里建造了三间增添了居住空间的房屋,并收藏了大量的书籍。这显示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珍视,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安宁、富有学术氛围的生活环境。
最后两句“岂无人裹饭,躬自灌园芽”表达了作者在书院里独自生活的情景。作者提到是否有人来与他共进饭食,强调了他独自一人的状态。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自己亲自培育花园里的芽苗,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同志的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在病榻上对过往同志的思念和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学问和生活的热爱。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