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捄此世难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jiù cǐ shì nán,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相从意气豪,相知鬓毛斑。
细说竟昨非,浅斟始今欢。
每怀吾党多,未捄此世难
一则琢冰雪,再则纫芝兰。
骚人绝芳洁,孰与风人宽。
()
意气:(名)①意志和气概:~风发。②志气和性格:~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闹~。
相知:(动)相互了解,感情深厚。②(名)相互了解、感情深厚的朋友。
鬓毛:鬓角的头发。两鬓上的毛发。
细说:细说xìshuō∶详细地解说、述说这件事今天来不及细说了也说“细谈”指谗言;小人之言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史记·项羽本纪》
昨非斟始冰雪:冰与雪。比喻晶莹纯洁。
孰与: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曰:‘与诗人韩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齐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相从意气豪,相知鬓毛斑。
细说竟昨非,浅斟始今欢。
每怀吾党多,未捄此世难。
一则琢冰雪,再则纫芝兰。
骚人绝芳洁,孰与风人宽。

译文:
相互追随,意气豪迈,彼此相知已有斑白的头发。
细细诉说过去的事情,浅尝现在的喜悦。
每次想起我们的同伴,心中充满了不舍之情,但在这个世间分离难免。
我们一边捧着如冰雪般纯净的心灵,一边佩戴着如芝兰般的美好。
那些骚人们美丽而高洁,与之相比,谁能与风流人物的宽容相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陈傅良对好友范宪东叔的送别之情。诗人描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彼此的心境。他们彼此追随,意气相投,已经见证了彼此年岁的增长,鬓发斑白。在相聚的时刻,他们细细交谈,回忆过去,享受当前的快乐。每当思念起他们的同伴,内心充满了离别的不舍之情,但分离是无法避免的。诗人用"琢冰雪"和"纫芝兰"来形容彼此的心灵和美好品质,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高洁纯美的骚人的羡慕之情,认为他们的品质比得上风流人物的宽容。这种对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的赞美,与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更凸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美好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友谊和别离的情感,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高尚品质的珍视和赞美。同时,诗中的情感也呼应了人们对友情和理想的向往,给人一种深思和共鸣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