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威仪地岂知

出自宋代王铚的《再和雪声》,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shàng wēi yí dì qǐ zh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上威仪地岂知,六花寒路夜偏宜。
半空环佩朝元罢,满地珠玑按舞时。
簌簌初随风更急,萧萧却杂霰俱迟。
房公松竹分清俗,除却天声总未奇。
()
威仪,偏宜,环佩,朝元,满地,珠玑,簌簌,霰俱迟,松竹,分清,天声

《再和雪声》是宋代王铚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天上的威仪怎能知晓,
六花寒路夜晚更宜于。
半空中的环佩已经停止了早朝,
地上的珠玑在舞蹈时按在脚下。
簌簌初随风更加急促,
萧萧却与雪花纷纷下落缓慢。
房公剪去了松竹分开的清俗,
除却了人间的喧嚣,却仍未能听见天上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再和雪声》描绘了雪花飘落时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杂之声的厌倦和对纯净宁静之境的向往。诗中的雪声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以及与天上的威仪相呼应的意象。诗人通过对雪声的描绘,隐喻了自己对尘世喧嚣的疲倦和对宁静境界的追求。

首先,诗中描述了雪花在夜晚下落的情景。六花寒路夜晚更宜于,表现出夜晚对于雪花的宜人性。雪花的落下被形容为舞蹈,珠玑按在舞蹈中的脚下。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雪花的轻盈和优雅,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其次,诗中通过形容雪声的不同特点,展示了雪花带来的静谧之境。簌簌初随风更加急促的雪声与萧萧却与雪花纷纷下落缓慢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传递了一种宁静、静谧的感觉,使人感受到雪夜的宁静之美。

最后,诗人通过提到房公剪去松竹的清俗,除却人间的喧嚣,暗示了自己追求超凡脱俗的心态。然而,即使远离了尘嚣,诗人仍未能听到天上的声音。这里的天声可以理解为上天的神秘声音或者是超越尘世的境界,诗人表达了对于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渴望。

总体而言,王铚的《再和雪声》通过对雪花飘落、雪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纯净境界的向往。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对于纯净和超越尘世的追求,以及对于人间喧嚣的厌倦。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优美的语言,传递了一种宁静、高远之美,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