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似向夔州去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壕头入衡山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n tou shì xiàng kuí zhōu q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乱木林中微有路,两山峡里欲无天。
前头似向夔州去,应有西川未了缘。
()
山峡:两山夹水的地方;两山夹着的水道。
无天应有:所有,一切。应当具有。

《壕头入衡山界》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景色,通过描写山间小径的曲折与幽深,表达了人们在壮丽自然面前的微小与渺小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乱木林中微有路,
两山峡里欲无天。
前头似向夔州去,
应有西川未了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乱木林中幽深的小径、两山峡间天空的狭窄,展现了作者在这山水之间的旅途中的感受。诗词以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壮丽自然的思考和感慨。

首句“乱木林中微有路”,描述了山间小径的曲折和狭窄,似乎只有微弱的路径可供前行。这种描绘传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微小与渺小感,同时也暗示了前方的旅途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困难。

接下来的两句“两山峡里欲无天”,进一步加强了山水之间的幽深感。山峡之间天空狭窄,似乎无限延伸,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这种描述传递了一种壮阔与辽远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限。

最后两句“前头似向夔州去,应有西川未了缘”,描绘了诗人前行的方向。夔州和西川是古代地名,暗示了诗人的旅途目的地。但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而是以“未了缘”来表达未知的前方,进一步增强了诗词中的旅途意象。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旅途的不确定性,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旅途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诗词呈现了壮丽自然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