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浇愁三百杯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次韵路德章吴斗南同迓朱侍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yǔ jiāo chóu sān bǎi bē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两年京洛笔生埃,忽见清诗眼为开。
萧洒并将秋色写,雄豪更带夜潮来。
可怜拄腹五千卷,谁与浇愁三百杯
莫遗晦翁闻世事,怕教兴尽却思回。
()
诗眼,为开,秋色,夜潮,可怜,世事

《次韵路德章吴斗南同迓朱侍讲》是宋代作家项安世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两年京洛笔生埃,
忽见清诗眼为开。
萧洒并将秋色写,
雄豪更带夜潮来。
可怜拄腹五千卷,
谁与浇愁三百杯。
莫遗晦翁闻世事,
怕教兴尽却思回。

诗意:
这首诗以笔者在京洛(指京都和洛阳,古代文化中心)生活两年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于清新诗风的发现和赞赏,以及对于文人豪情和夜晚的潮汐景象的描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自己拥有丰富书卷和浇愁的能力的感慨,以及对于晦翁(指晦庵,即佛教徒)不愿听闻世事的遗憾,担心兴趣将会消耗殆尽却无法回到过去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京洛的文化氛围和夜晚的壮丽景色。诗人借用了清新的诗眼来形容他在这里所遇到的清新诗风,表达了对这种新鲜感的喜悦和惊喜。他用萧洒来描述自己将秋色写下的笔墨风格,将自己的写作与秋天的美景相结合,给人以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诗人也描绘了夜晚的潮汐景象,以雄豪的形象来形容这种壮丽的景象,给人以豪放奔放之感。

诗中还有对于拥有丰富书卷和浇愁的能力的感慨。诗人称自己拄腹五千卷,形容自己广泛的阅读知识,意味着他有着丰富的学问和阅历。他谈及浇愁三百杯,表示自己有善于消除忧愁的能力,能够通过饮酒来排遣烦闷。这种自嘲式的表达,既彰显了诗人的自信,又暗示了文人的生活困境和情感压抑。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晦翁不愿听闻世事的遗憾和思念之情。他担心自己对于世事的兴趣将会消耗殆尽,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状态。这种思念之情中透露出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于人生变迁的感慨。

总而言之,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于清新诗风、夜晚潮汐景象以及自身情感和思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思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