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老尚堪矜式在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题狄彦哲云溪隐居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lǎo shàng kān jīn shì zài,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江汉兵余八十秋,后生谁及见前修。
开元遗事无人说,正始诸贤何处求。
此老尚堪矜式在,吾侪欲为子孙谋。
不嗔拱立烦鸡黍,时复敲门系小舟。
()
后生:(方)①(名)指青年男子,也泛指青年人:~可畏。②(形)年轻:~家(年轻人)|他长得~。
正始:正其始。合乎礼仪﹑法则之始。三国魏齐王芳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老庄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嵇康﹑阮籍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矜式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裔。
不嗔敲门:1.拍门、扣门。2.古代婚仪中的纳采。
小舟:同“小船”

《题狄彦哲云溪隐居二首》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者的境遇和心态,表达了对时世变迁和人才荒废的忧虑,同时呼唤着社会中贤才的出现。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题狄彦哲云溪隐居二首

江汉兵余八十秋,
后生谁及见前修。
开元遗事无人说,
正始诸贤何处求。

此老尚堪矜式在,
吾侪欲为子孙谋。
不嗔拱立烦鸡黍,
时复敲门系小舟。

译文:

云溪隐居题狄彦哲(其一)

八十年过去了,
江汉地区的战争结束了。
年轻人谁能理解先贤的修养?
开元以来的历史被人们忽视,
正始时期的贤人又在何处寻觅?

老者仍然自持其节操,
我们希望为子孙谋福祉。
他们不怨恨自己守着烦琐的鸡黍,
时常有人敲门来系小舟。

云溪隐居题狄彦哲(其二)

江汉兵乱八十秋,
后生谁能继承先贤的修养?
开元以来的历史无人传颂,
正始时期的贤人在何方寻觅?

这位老者仍然自负其操守,
我们欲为子孙规划未来。
他不怨恨自己守着烦琐的鸡黍,
时常有人来敲门系小舟。

诗意和赏析:

《题狄彦哲云溪隐居二首》表达了项安世对于时世变迁和人才匮乏的忧虑之情。诗中提到的江汉兵乱八十秋,指的是江汉地区的战乱已经持续了八十年,这使得社会秩序混乱,人才无法得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

作者对后生谁能继承先贤的修养提出了疑问,暗示时代变迁导致了传统价值观和修养的丧失。开元遗事无人说,正始诸贤何处求,这两句揭示了历史的被忽视和贤人的稀缺,反映了对于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缺失。

然而,诗中的老者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操守,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修养和原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不嗔恨自己守着琐碎的生活,反而欣然接受,时常有人来敲门系小舟,这象征着有志者仍然前来寻求他们的智慧和指导。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者境遇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时世的忧虑和对后代的期望。它呼唤着有志于社会复兴的人们,要以老者为楷模,继承传统的优良品质和智慧,为子孙后代谋福祉。诗词中蕴含着对于传统价值的呼唤和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隐居者的敬重和对智慧传承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世变迁和人才匮乏的忧虑,同时展现了隐居者的节操和智慧。它呼唤着社会中更多的人才出现,继承和传承传统的智慧,为子孙后代谋福祉。这首诗词通过其深邃的意境和思想内涵,给人以启迪和反思,展示了文人士人对于社会和人才问题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