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预朝簪整八年

出自宋代宋庠的《祭春偶作呈通判职方》,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yù cháo zān zhěng bā ni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关外春来亦可怜,平明箫鼓浊河边。
殿门恩泽催幡胜,不预朝簪整八年
()
可怜:(动)怜悯。[近]怜悯。②(形)值得怜悯。[近]可惜。③(形)(数量少或质量差得)不值得提起:他的知识贫乏得~|少得~。
殿门恩泽:(名)封建社会里指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

《祭春偶作呈通判职方》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关外的春天同样令人怜悯,
清晨,箫和鼓声在混浊的河边响起。
皇宫的大门散发着恩泽,催促着旗帜的胜利,
却无法预测朝廷的冠冕整理了八年。

诗意:
这首诗词以“祭春”为主题,通过描绘关外的春天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怜悯之情。诗人在清晨的时刻,听到箫和鼓声在浑浊的河边响起,这景象似乎是在皇宫中进行的庆祝活动。然而,诗人提到皇宫门前的恩泽和旗帜的胜利,却无法预测朝廷内部的纷争和变动。整理冠冕需要八年的时间,暗示了朝廷中的官僚体制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春天景象和朝廷政治的描绘,呈现了一种微妙的对比和衬托。诗人以关外的春天为背景,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好和流转,与朝廷政治的复杂性形成鲜明对比。在春天的美景中,诗人感叹了朝廷内部的纷争和权力之争,以及冠冕整理的漫长时光。这种对比使诗词更加丰富和有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情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通过对春天和朝廷政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政治现实的对比,诗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和对人事变幻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