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寻芳君莫倦

出自宋代宋庠的《春社日置酒示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ǐng zhú xún fāng jūn mò juà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欣欣春色上高台,一雨关河宿雾开。
洛浦宓妃鸿已去,汉家皇后燕初来。
山炉馥郁熏歌扇,锦瑟丁宁侑客杯。
秉烛寻芳君莫倦,欢游才散便徘徊。
()
春色:(名)①春天的景色;春光:~满园|~撩人。②指酒后脸上泛红或脸上呈现的喜色:他喝得尽兴,脸上已有~。
高台:1.高建楼台。2.高的楼台。3.比喻京师。4.头之别称。
宿雾锦瑟侑客秉烛:(书)(动)拿着点燃的蜡烛:~夜游。
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春社日置酒示客》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社日携美酒,高台上春色欣欣。一场春雨洗涤着关河,宿雾散尽,显现出明朗的天空。洛浦的宓妃已经离去,而汉家的皇后燕刚刚到来。

山中的炉火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歌声与扇子相伴。优美的丝弦琴音与安详的杯酒共同陪伴着客人。手持蜡烛,寻找芳香之处,君子啊,请不要感到厌倦。欢乐的游玩虽然结束,但我们依然徘徊在此。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社日的美景,作者借景抒情,展示了春天的繁荣和生机。春雨洗净了大地,宿雾消散,给人以明朗的感觉。同时,诗中还提到了洛浦的宓妃离去和汉家的燕皇后到来,以此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更迭。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的社日为题材,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抒发了对春天的喜悦之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洛浦的宓妃和汉家的燕皇后,以及山中的炉火和锦瑟等,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将春天的美景和人物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愉悦和享受。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喜悦之情。读者在赏析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繁荣和活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传承。这首诗词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