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丁鹤年的诗文(322篇)

()

人物生平

  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攻克武昌,年仅十八岁的丁鹤年将生母冯氏安顿于城郊,护侍嫡母顺长江东逃至镇江避难。后嫡母病逝于镇江,他徒步往浙东投奔任定海县令的从兄吉雅谟丁。

  由于浙西日乱,当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奉化,不少名公大臣赏识丁鹤年的才干,推荐他做官,都被他一一回绝。不久,吉雅谟丁去世,鹤年生活无依无靠,几乎陷于绝境,只好“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食僧舍卖药以自给”。

  当时,浙东一带属方国珍的势力范围,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畏祸迁徙无常居”。在浙东海岛潜踪匿迹,逃亡避祸,不得不“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他常寄居寺庙,结交了一批“禅侣”,也深得僧人的帮助。尝诗云:“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兄。”保国寺的椿上人便是其中之一。丁鹤年也在这段人生中参禅、逃禅,并在《辨中边论》基础上完善、修行了佛教界的“中观理论”,保国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悟道之所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退。政局逐渐安定,丁鹤年在定海海边筑室定居下来,名其室为“海巢”。明洪武十二年(1379),各地交通多恢复,丁鹤年告牒武昌长官回乡迁葬生母遗骨。回武昌后,几经周折,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

  创办鹤年堂

  永乐登基后,采取了对色目人的安抚、融合政策,京城也成为了色目人的聚居之地。于是丁鹤年去了北京,并且带去了慈水人、患难与共的农村医生乐良才,共赴北京穿街走巷行医。著名的鹤年堂药铺就是成立于当时,乐良才也成为了创办同仁堂的北京乐氏家族的祖宗。也可以说,丁鹤年是北京宁波商帮萌芽形成的领路人之一。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堂堂至正最多材,万国同文寿域开。
漠北诸生登第去,越南计吏进贤来。
凤《韶》九奏黄金殿,鹤驾三朝白玉台。
回首黄尘扬碧海,五云无处觅蓬莱。
()
一夜西风到海滨,楼船东出海扬尘。
生惭黄歇三千客,死慕田横五百人。
纪岁自应书甲子,朝元谁共守庚申。
悲歌抚罢龙泉剑,独立苍溟望北辰。
()
六军遥驻墨河濆,故国丘墟讵忍闻。
露冷金铜应独泣,火炎玉石竟俱焚。
虞渊日暮无还景,禹穴秋深有断云。
草泽遗民今白发,凭高无奈思纷纷。
()
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
太守九江先效死,诸公四海尚偷生。
风云意气惭豪杰,雨露恩荣负圣明。
一望神州一搔首,天南天北若为情。
()
九鼎神州竟陆沉,偷生江海复山林。
频繁谁在隆中顾,憔悴惟余泽畔吟。
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
百年家国无穷事,可得忘机老汉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