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躁各所好。宋代。释智圆。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
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
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
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喧嚣与内心宁静之间的对比。作者认为在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往往难以分辨是非是非,追求声望和利益就像是对自己的仇敌一样。然而,作者又希望像云和泉水一样相互勉励,共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粹。他认为在宁静的深林中,美丽的芳兰自然而然地生长,表达了内心的美好和自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世俗和内心境界的思考。诗词通过对比静与躁、是非与辨、声利与仇、云泉与勉、寂寂与深林、芳兰与搴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纯净的追求。作者希望在纷扰的世界中,人们能够明辨是非,摆脱声利的束缚,相互勉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最后,作者以芳兰自堪搴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美好与自由,寓意着追求宁静境界的人们能够在深林中找到内心的芬芳与自在。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宁静与纯净的追求。它鼓励人们在喧嚣和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思维,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诗词的意境清新,给人以心灵上的舒适感。通过描绘深林和芳兰,作者给人以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于宁静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给予读者思考人生追求的启示。它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佳作,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内心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警醒。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