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日白猿吟。宋代。释智圆。峭壁侵霄极,灵踪不厌寻。闲思曾有梦,归隐岂无心。绝壁烟霞丽,幽岩洞穴深。那堪思慧理,残日白猿吟。
《游灵隐山》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峭壁侵霄极,
灵踪不厌寻。
闲思曾有梦,
归隐岂无心。
绝壁烟霞丽,
幽岩洞穴深。
那堪思慧理,
残日白猿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灵隐山的景色和心境。峭壁高耸入云,灵秀的山脉被作者不断追寻。在闲暇时,作者回忆起曾经有过的梦想,而选择隐居归隐的心意从未消失。绝壁之上,云雾缭绕,美丽的霞光将山峰装点得如诗如画,深邃的洞穴隐藏在幽岩之中。这些景色使作者不禁反思智慧的真理,而残余的阳光下,白猿发出悠扬的吟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灵隐山的热爱和归隐的决心。通过描写山峰的高耸和美丽的景色,诗中展现了自然界壮美的景观。作者在闲暇时,回忆起过去的梦想,并表达了隐居归隐的心愿,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智慧的精神追求。绝壁上的烟霞和幽岩洞穴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奇特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智慧真理的思考。最后一句描绘了残余的阳光下,白猿吟唱的景象,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凄美的意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展现了出深邃的哲理意味。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诗人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人生的思索。这首诗在宋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智慧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艺术表达能力。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