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所有至。近现代。钱钟书。昔者少年时,悲秋不自由。秋至变何悲,年少故善愁。今我年匪少,悲大不为秋。丈夫有怀抱,节序焉足尤。况此纷华地,秋味岂相投。秋声所有至,隘巷倚危楼。楼高了无补,问天总悠悠。
《杂书》是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昔者少年时,悲秋不自由。
在过去的少年时代,我悲伤秋天的来临,感觉自己没有自由。
秋至变何悲,年少故善愁。
秋天的到来为何引起悲伤,年轻时的我习惯了忧愁。
今我年匪少,悲大不为秋。
如今我已不再年少,大悲并非因为秋天。
丈夫有怀抱,节序焉足尤。
作为一个成年男子,应该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秋天的节序又何足挂齿。
况此纷华地,秋味岂相投。
尤其是在这喧嚣繁华的地方,秋天的味道怎能与之相合呢。
秋声所有至,隘巷倚危楼。
秋天的声音渐渐来到,我倚在狭窄的巷子里的危楼上。
楼高了无补,问天总悠悠。
楼越高也无法改变,我仍然对天空有着追问,思考万物的深邃。
这首诗词表达了钱钟书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在年轻时,他因为对秋天的理解和自由受限而感到悲伤,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认识到大悲并非来自于秋天本身,而是源于个人的心境和责任担当。他指出在繁华喧嚣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无法与秋天的深意相投。最后,诗人倚在危楼上,深思宇宙间的万物,对天空的追问仍然悠悠不尽。诗词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和个人感悟,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和追问。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