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仙凭识见

出自金朝马钰的《金莲出玉花 牟平县刘稳欲自焚身,遂作此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ué fó xiū xiān píng shí jià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刘公听劝。
学佛修仙凭识见
割弃心尘。
不在焚烧舍┾身。
些儿修炼。
锻炼神丹须九转。
功行圆周。
相继海蟾的祖刘。
()
学佛修仙:炼丹服药,安神养性,以求长生不老(迷信)。
识见:见解﹔见识。
心尘不在:1.在的相反语,专指不在家或泛指不在某处。2.死亡的讳词。3.不在于、不著重于。
舍┾身锻炼:(动)①冶炼金属。[近]锤炼。②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③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
圆周:形成圆形平面的边界线

《金莲出玉花》是元代诗人马钰的作品。诗意表达了刘稳放弃世俗欲望,追求修行和精神升华的主题。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金莲出玉花,
金莲指的是一种美丽的花朵,象征着纯洁和高贵。玉花代表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诗意味着主人公刘稳追求修行,希望能够从尘世的污染中解脱,达到高尚和完美的境界。

牟平县刘稳欲自焚身,
牟平县是刘稳所在的地方。这句诗描述了刘稳曾有一度想要自焚而死的念头,意味着他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遂作此词,
刘稳因此而写下了这首诗词。这句话暗示了这首诗是他借以表达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和情感的媒介。

朝代:元代,
这首诗词是元代马钰创作的,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文化和艺术繁荣发展,马钰是元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刘公听劝,
这句话表明刘稳在追求修行的道路上受到了一位名叫刘公的人的劝告或启发。刘公可能是一位智者或者修行者,他的劝告对于刘稳的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佛修仙凭识见,
这句话表达了刘稳修行的方法和依据。他通过学习佛法和修炼仙术来寻求精神的升华和提高。他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见识和认知,才能够找到正确的修行之路。

割弃心尘,
这句话表达了刘稳舍弃尘世间的欲望和纷扰,以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他决心抛弃俗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

不在焚烧舍┾身,
这句话表明刘稳决定不再通过焚烧自己的身体来表达对于世俗的厌倦和追求修行的决心。他选择了一种更高的方式来追求精神的升华。

些儿修炼,
这句话暗示了刘稳对修行的坚持和努力。他将修行视为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锻炼神丹须九转,
这句话描绘了刘稳修行的艰辛和要求。锻炼神丹指的是炼制精神的灵药,代表着修行的目标。九转表示需要经历九次转化才能达到圆满的境地。这句话表达了刘稳对于修行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要求。

功行圆周,
这句话表达了刘稳希望自己的修行能够达到完美和圆满的境地。相继海蟾的祖刘,
这句话提到了海蟾的祖先刘氏。海蟾可能是指一种神话中的仙蛙,象征着道家修行的境界。刘氏作为祖先,可能代表着修行的传承和源流。

整首诗词表达了刘稳对于世俗生活的失望和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他决定放弃尘世欲望,追求修行和精神升华。通过学习佛法和修炼仙术,他希望能够割弃心尘,达到纯净和高尚的境界。他决心不再通过焚烧肉体来表达对于世俗的厌倦,而是选择更高的方式来追求精神的提升。他坚持不懈地修炼,希望能够锻炼出完美的灵药,达到修行的圆满境地。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于内心境界的追求。诗中融入了道家和佛家的修行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这首诗词意境深远,启发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体现了元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马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