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默诀唯王六

出自金朝王哲的《渔家傲 京兆道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áng sān mò jué wéi wáng li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得得中间寻得得。
王三默诀唯王六
若要清静如白玉。
独自宿。
余自须要除情欲。
这个灵童明似烛。
惺惺能唱无生曲。
日住公家公不识。
休寻觅。
心澄便是真消息。
()
得得:1.任情自得貌。2.频频;频仍。3.特特,特地。4.应诺之词。5.的确,确实。6.恰好。7.犹答答。8.象声词。9.形容行走的样子。
清静:(形)安静;不嘈杂:这里虽偏僻,但很~。[近]安静|寂静。[反]嘈杂。
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喻指豆腐。
须要:(动)一定要:幼儿教育~耐心和细心。
情欲:情欲,养生习语。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本能欲望。
惺惺:1.形容声音婉转动听。2虚情假意,扭捏做态。
公家:1.指诸侯王国。2.指朝廷、国家。3.指公卿之家。4.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或代表公共利益的组织等。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寻觅:(动)搜寻,查找:~机会|~证据。[近]寻找。
便是:即是,就是。即使;纵然。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只因为。正是。
消息:(名)①传出或听到的有关人或事物的情况:互通~|打探~。②特指报刊、电台等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新华社~。

《渔家傲 京兆道友》是元代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家傲 京兆道友

得得中间寻得得。
王三默诀唯王六。
若要清静如白玉。
独自宿。
余自须要除情欲。
这个灵童明似烛。
惺惺能唱无生曲。
日住公家公不识。
休寻觅。
心澄便是真消息。

中文译文:

小渔家自得其乐中。
王三默默默默不语,只王六。
如果想要心境宁静如白玉,
独自宿营。
我自己需要摒除情欲之扰。
这位灵童明亮如蜡烛。
清醒无比,能唱出无生之曲。
白天在公家住,公家却不识我。
不必寻觅。
内心清澈便是真正的消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渔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和对清静境界的向往。诗中的“得得中间寻得得”描绘了渔家的宁静与乐趣,渔家生活中的得与失都在其中。王三和王六是渔家中的两个人物,王三默不作声,唯有王六能够领悟其中的默契,暗示了诗人对于内心深处的寂静和默默的追求。

诗中提到“清静如白玉”,表达了诗人对心境的追求,希望能够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纯净。独自宿营,排除外界的干扰,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诗人认识到自己需要超越情欲的束缚,将其摒弃,以求内心的净化与升华。

诗中出现的“灵童”象征着纯洁的心灵和智慧,他的存在使得整个环境如同明亮的蜡烛一般,能够唱出无生之曲,引领诗人超越尘世的琐碎和束缚,追寻更高的境界。

最后的两句“日住公家公不识,休寻觅。心澄便是真消息。”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和物质的超越,他住在公家,却不被公家所识别,不再寻求外界的认同和追逐。他明白,真正的消息和境界在于心灵的清澈和内在的平静。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境界的追求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态度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寻。通过渔家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呼唤,诗词传递了一种追求宁静、超越欲望的哲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