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兴伯主簿经训堂

题张兴伯主簿经训堂朗读

《题张兴伯主簿经训堂》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范家和张家两个家庭的不同境遇,以及作者对于学识和财富的思考。

范家尚有釜生鱼,张家无鱼釜也无。
范家虽然只有一个锅,却能生鱼;而张家既没有鱼,也没有锅。

屠沽儿亦莫笑渠,渠有至富汝不如。
即使是屠夫和卖酒的人也不要嘲笑他,因为他拥有的财富比你们都要丰富。

一翁冻吟拥竹炉,诸郎映雪夜读书。
一个老人在寒冷中吟诗,拥有一座竹炉取暖;而其他年轻人在雪夜里读书。

山鬼来听鹤惊起,万岳无人霁月孤。
山鬼前来聆听,鹤因此惊起;万山无人,只有明亮的月光孤独照耀。

不论取官大门闾,始是经训为菑畲。
无论你是否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地位,最重要的是经过学识的培养。

父子每腹百斛珠,出门掩鼻马牛裾。
父子们每个人的肚子里都装满了珍宝,出门时连马和牛的衣裳都要掩鼻。

这首诗词通过对范家和张家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学识和财富的看法。作者认为,学识是最重要的财富,它能够带来真正的富足和尊严。与此同时,作者也批判了那些只追求权势和物质财富的人,认为他们的追求是空虚的。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

猜你喜欢

白首穷一经,此道何尝东。陋质误识擢,珥笔宸庭枫。

胸中何所见,耿耿惟孤忠。谪官乃自取,宠辱久矣同。

()

绝巘冯虚望大江,江花似浴白鸥双。自家适意闲藜杖,隔岸愁声老木梆。

吊古岂无刍比玉,崇文直有笔如杠。村深寂寂无人到,山月茅檐照睡厖。

()
月集相期在后旬,料应主席不寒盟。
方思北陆催行色,又为东南问客程。
鼓楫欲随芳草去,传杯须待绿阴成。
姑苏城外春光老,还许同舟载友生。
()

快睹终童英妙时,跫然衔袖出明玑。家声不诧大哉问,文律何愁知者希。

益利锋铓临大敌,养成羽翼看高飞。红尘可厌忙车马,挹取西山爽气归。

()

素魄哉生黯佩缑,迟回银汉夜深愁。孤砧远戍烦霜杵,长笛谁家听海楼。

清霭眺残珠树杳,碧云思断桂花秋。溪光临影牵乌鹊,葛屦凉侵露未收。

()

旷士隘宇宙,孰为君家山。
逸兴渺湖海,熟遣君意还。
胡然动行色,便欲和惨颜。

()
苑秋凉早。
石径幽花小。
霜絮飞飞风草草。
翠碧斓斑驰道。
()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

虎丘虎踞仍龙蟠,出郭先见翠巑岏。

金玉黄炉灰劫远,旃檀古林风雨寒。

()
阿刺刺,横该抹。
天何高,地何阔。
碧眼与黄头,徒自闹聒聒。
育王恁麽道,也是将盐止渴。
()

积雨晴光霎。偃南荣、萧然斗室,炉熏梵夹。门外绿潭风乱响,何处橹声飒飒。

又惊起、陂塘睡鸭。此地蜀风殊不恶,况翁家、原住巴东峡。

()

今年顿丰熟,古迹恣搜寻。
玄室有寄字,琴台无俗音。
读书知夜静,采菊见秋深。

()

雨后春山宜散策,藤梢石角路低回。云为苍狗随风去,水作青龙绕涧来。

短屐有时成独往,幽花无数为谁开。老翁烧竹烹新茗,不饮何烦荐酒杯。

()

三窟言何鄙,中林计未疏。贫而长衣褐,老矣不中书。

捣药元无死,忘蹄始见渠。子皮今尚在,遗像岂陶朱。

()

黼座簪裳列俊髦,禁闱环佩立仙曹。两京台阁工输巧,四海涂泥赤子劳。

端本有书遗鹤禁,宣文无客进龙韬。拂郎天马空踰海,不驾朝元玉辂高。

()

发秃怜毛颍,才供米帛谋。
才疏无可用,身老更何求。
燕语催春事,花飞恼客愁。

()
海上孤峰一剑鋩,从来匣里自韬光。
如今直面相呈处,怀玉山头春草长。
()

高雁空秋兴,寒螀破晓眠。
淡烟白似海,野水碧于天。
兴废嗟何及,行藏信自然。

()
寂寂家园草覆阶,乱兵飞箭入楼台。
丁宁莫斫湖边柳,尽是刘郎手自栽。
()

采兰江之濆,兰叶何靡靡。采之欲遗谁,将以赠君子。

幽兰气惟馨,君子德惟美。愿言结同心,终古咏无已。

()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
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
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
旅游唯得酒,今日过明朝。
()
春烟昼白春草绿,春水溶溶曲江曲。
吴宫梁苑尽灰飞,胡马骄嘶衔苜蓿。
萧条南国閟春愁,章台瑶室今茅屋。
中原民庶被毡裘,万室无人皆鼠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