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小无大

出自金朝王哲的《啄木儿·自卧自卧》,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xiǎo wú dà,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自卧自卧。
西方憩息么。
自佐自佐。
灵台聚真火。
发庚辛课。
相应和。
物物拈来都打破。
元来现此一个。
跳出后、无小无大
敲着后、不刚不懦。
便却如这音声那。
响*玎铛明堂过。
遇玲珑、共庆贺。
()
憩息:(书)(动)休息。
自佐

诗词:《啄木儿·自卧自卧》
作者:王哲
朝代:元代

中文译文:
自卧自卧。西方的安息之地。
自佐自佐。心灵的聚集之处,真实之火。
发庚辛课。相应和。
物物拈来都打破。元来现此一个。
跳出后,无小无大。敲着后,不刚不懦。
便却如这音声那。响着玎铛明堂过。
遇见玲珑,共庆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啄木儿·自卧自卧》是元代王哲的作品,描绘了一种自然自在、宁静的境界。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意象,通过一系列词语的排列,表达了作者心灵的追求和境界的达到。

首句「自卧自卧。西方憩息么。」表达了作者自我安放的状态,借用西方的憩息之地来形容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接下来的「自佐自佐。灵台聚真火。」描绘了灵魂的聚集,如同内心的真实之火在心灵深处燃烧。这里的「灵台」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净土,是一个自我寻求真实的场所。

「发庚辛课。相应和。」这两句表达了自我感悟和宇宙之间的共鸣。庚、辛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两个天干,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作者通过自我感悟,与宇宙之间建立了一种共鸣和和谐。

「物物拈来都打破。元来现此一个。」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物质世界中的束缚被打破,揭示了内心深处的真实和唯一性。这种境界的达到,使得作者能够超越大小的界限,不受外界的约束。

「跳出后,无小无大。敲着后,不刚不懦。」表达了作者在境界达到之后的状态。跳出束缚后,不再有大小之分,不再有刚强和懦弱之别。这种境界的自由与平衡使得作者能够自由地敲击出音声,无论是音调的高低,还是力度的强弱,都能够恰到好处。

最后两句「便却如这音声那。响着玎铛明堂过。遇玲珑,共庆贺。」通过音声的响起,表达了作者达到境界后的喜悦和庆贺。玎铛是古代礼乐中的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境界的喜悦和庄重。遇见玲珑,共同庆贺,表达了作者与读者共同分享这种境界的喜悦和共鸣。

整首诗词通过对境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真实和自由的心态,以及达到境界之后的喜悦和共鸣。通过运用象征和意象,以及音声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自由的感受,引发读者对自我追求这首诗词《啄木儿·自卧自卧》是元代王哲的作品。在这首诗中,王哲通过诗意的表达和意象的构建,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宁静和追求真实的境界。

诗中以「自卧自卧」开篇,表达了自我安放的状态,通过「西方憩息么」的描绘,将内心的宁静与西方的憩息之地相联系。接着,「自佐自佐。灵台聚真火。」描述了心灵的聚集和内心真实之火的燃烧,这里的「灵台」象征内心的净土,是追求真实的场所。

接下来的「发庚辛课。相应和。」表达了作者的自我感悟和与宇宙之间的共鸣。通过对庚和辛的运用,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相应的和谐则传递了作者与宇宙之间的共鸣和融洽。

随后的「物物拈来都打破。元来现此一个。」揭示了作者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打破了束缚,展现内心的真实和独特。这种境界使得作者能够超越大小的界限,不受外界的约束。

「跳出后、无小无大。敲着后、不刚不懦。」表达了达到境界之后的状态。已跳出束缚,不再受大小之分的限制,同时在行动中也不再刚强或懦弱。这种自由与平衡使得作者可以自由地表达,音声在内心深处回响,如同「响着玎铛明堂过」。

最后的两句「遇玲珑、共庆贺。」通过玲珑的遇见,表达了作者达到境界后的喜悦和庆贺,同时也呼应了前文的「玎铛明堂过」。这种喜悦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分享的,彼此共鸣。

整首诗词通过意象的描绘和象征的运用,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真实和自由的心态,以及达到境界之后的喜悦和共鸣。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传递出的宁静、自由和追求真实的情感,从而引发自身对内心追求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