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庐增耀石人眠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刘妃墓》,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ú lú zēng yào shí rén mi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佛庐增耀石人眠,莫谓思陵雨偏。
宠断自空蝴蝶梦,魂归犹咽凤凰泉。
碑趺蚀翠埋荒土,楼栱涂丹落废砖。
主祭有谁今若此,此时出色想无氈。
()
石人:石雕人像。多置于墓道旁。比喻与世长存之人。《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司马贞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一说比喻人无感受,徒具人形。见《汉书.田蚡传》颜师古注。
莫谓荒土:位东北方的荒远之地。犹荒地。
主祭:1.主持祭礼。2.也指主持祭礼的人。

《刘妃墓》是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刘妃的墓地景象,并通过墓地的凄凉与寂寞,表达了对逝去的荣华与美丽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刘妃墓》中文译文:
佛庐增耀石人眠,
莫谓思陵雨偏。
宠断自空蝴蝶梦,
魂归犹咽凤凰泉。
碑趺蚀翠埋荒土,
楼栱涂丹落废砖。
主祭有谁今若此,
此时出色想无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刘妃的墓地为背景,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刘妃逝去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抓住了墓地的凄凉、寂寞和荒芜的特点,展现了岁月飘逝,人事已非的悲凉感。

首句“佛庐增耀石人眠”,表达了刘妃长眠于佛庐中的景象。诗中的“佛庐”象征着庄严肃穆的墓地,而“耀石人眠”则表明刘妃的墓地被珍贵的石头覆盖,彰显了她昔日的荣耀。

第二句“莫谓思陵雨偏”,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呼唤,期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刘妃的墓地。诗中的“思陵”暗示了刘妃墓地的位置,而“雨偏”则表明雨水只偏爱一部分地方,这里暗示了刘妃墓地的荒凉与冷落。

接下来的两句“宠断自空蝴蝶梦,魂归犹咽凤凰泉”揭示了刘妃昔日宠爱与荣华的消逝。诗中的“宠断”暗示了她昔日的荣华地位已经消失,“自空蝴蝶梦”则表明她曾经享受着虚幻的宠爱,“魂归犹咽凤凰泉”则表达了她离世后灵魂的归宿。

下面两句“碑趺蚀翠埋荒土,楼栱涂丹落废砖”描绘了墓地的破败景象。诗中的“碑趺”指的是墓碑的基座,“蚀翠埋荒土”则表明墓碑被岁月腐蚀、掩埋在荒凉的土地中,“楼栱涂丹落废砖”则暗示了墓地上的建筑物已经残破不堪、破败不堪。

最后两句“主祭有谁今若此,此时出色想无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主持祭祀的人的思考。诗中的“主祭”指的是主持祭祀的人,诗人质问此人为何在如此时刻荒凉的墓地中表现得如此漠然无情。诗中的“出色想无氈”意味着他们没有使用华美的祭祀器具,也没有表达对刘妃的深深怀念之情。

总体而言,董嗣杲的《刘妃墓》通过对刘妃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与荣耀的思念之情,以及墓地的凄凉与荒凉。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和对主持祭祀者的质问,诗人传达了他对刘妃的深深怀念和对墓地冷落的不满。整首诗在凄凉中透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感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写墓主题的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