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貌甚癯棘。宋代。董嗣杲。我貌甚癯棘,极爱山林住。才说庐山去,不惮葺芒屦。郁怀得少解,动脚即健步。谁言多岌业,堂堂大驿路。万景山渺莽,旷游惬心慕。荒坊偶小憩,周览入薄暮。西隅壁灰净,半堵若缣素。方此欲题名,已触野僧怒。
《又过妙智寺后因赋》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我貌甚瘦弱,极爱山林居。曾说要去庐山,不怕修整草鞋。忧思得些释放,动起脚步就轻盈。谁说多辛劳,我端庄地行走在宽广的驿路上。万山景色浩渺,自由漫游心驰向往。在荒坊偶尔小憩,四处游览到黄昏时分。西隅的壁垒洁白无瑕,半墙犹如细薄的白绢。就在此时,我欲题写我的名字,却触怒了野僧。
诗词以描写自然山水和个人志向为主题。诗人形容自己外貌消瘦,但却极度热爱居住在山林之中。他曾表示要前往庐山旅居,即使需要修补草鞋也毫不犹豫。他的忧思得到了一些解脱,一旦脚步行动起来,就感到轻盈自如。诗人嘲讽那些说他辛苦的人,他行走在宽广的驿路上,显得庄重自信。他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自由漫游的愿望。在偏僻的小村落里,他偶尔休息片刻,到黄昏时分四处游览。西隅的墙壁洁白如净,仿佛细薄的白绢。正当他想要题写自己的名字时,却激怒了一个野僧。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心态。他喜欢山林的宁静与清净,不畏劳苦追寻自己的理想。诗人的意境在描绘山水景色时更加开阔,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通过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最后的一句表明他的行为可能触怒了某个野僧,这也让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戏剧性和反转,使读者对诗人的遭遇产生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