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归何处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送矩上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à xuě guī hé chǔ,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单悬淮楚寺,裓染岁时尘。
踏雪归何处,看云悟此身。
三乘新见性,一钵晚随人。
江北萧条甚,还期莫待春。
()
岁时尘看云此身见性: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
萧条甚

《送矩上人》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单独悬挂在淮楚寺中,衣袍被岁时的尘土染上。
踏着雪回到何处,凝视着云彩觉悟自身。
三乘教义中体悟到新的本性,一钵法器晚年与人同行。
江北地区的景色荒凉至极,但仍期待春天的到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僧人为题材,通过描绘寺庙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的开篇写道“单悬淮楚寺,裓染岁时尘”,描绘了淮楚寺的景象,表明诗人的身处之地。这里的“淮楚寺”可能是一座僧院,象征着禅宗的修行之地。袍服被岁月的尘土染上,暗示了世俗的浮尘纷扰。

之后的两句“踏雪归何处,看云悟此身”,表达了诗人在离开寺庙、回归尘世的旅途中,对自我和人生的思考。踏雪归何处,表明禅宗修行者在追求内心净化时,需要面对世俗的纷扰和挑战。看云悟此身,则是指通过凝视云彩,领悟到自身的真实本性和人生的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三乘新见性,一钵晚随人”,指出诗人在禅修过程中体悟到了佛教中的“三乘”教义,即凡夫、独觉和菩萨的修行境界。诗人晚年持着一钵法器,与人们共同行走,显示出他将禅宗的智慧和悟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将修行的成果带给他人。

最后两句“江北萧条甚,还期莫待春”,描绘了江北地区的荒凉景象,也可视为对人生的映射。荒凉的景色代表着世俗的苦难和无常,然而,诗人仍然怀有期待春天的心情,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禅修的描绘和禅宗思想的融入,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内心觉悟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突出了禅修者在离开寺庙、回归尘世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个诗篇清丽凄婉,给人以静谧深思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