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矩上人

送矩上人朗读

《送矩上人》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单独悬挂在淮楚寺中,衣袍被岁时的尘土染上。
踏着雪回到何处,凝视着云彩觉悟自身。
三乘教义中体悟到新的本性,一钵法器晚年与人同行。
江北地区的景色荒凉至极,但仍期待春天的到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僧人为题材,通过描绘寺庙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的开篇写道“单悬淮楚寺,裓染岁时尘”,描绘了淮楚寺的景象,表明诗人的身处之地。这里的“淮楚寺”可能是一座僧院,象征着禅宗的修行之地。袍服被岁月的尘土染上,暗示了世俗的浮尘纷扰。

之后的两句“踏雪归何处,看云悟此身”,表达了诗人在离开寺庙、回归尘世的旅途中,对自我和人生的思考。踏雪归何处,表明禅宗修行者在追求内心净化时,需要面对世俗的纷扰和挑战。看云悟此身,则是指通过凝视云彩,领悟到自身的真实本性和人生的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三乘新见性,一钵晚随人”,指出诗人在禅修过程中体悟到了佛教中的“三乘”教义,即凡夫、独觉和菩萨的修行境界。诗人晚年持着一钵法器,与人们共同行走,显示出他将禅宗的智慧和悟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将修行的成果带给他人。

最后两句“江北萧条甚,还期莫待春”,描绘了江北地区的荒凉景象,也可视为对人生的映射。荒凉的景色代表着世俗的苦难和无常,然而,诗人仍然怀有期待春天的心情,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禅修的描绘和禅宗思想的融入,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内心觉悟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突出了禅修者在离开寺庙、回归尘世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个诗篇清丽凄婉,给人以静谧深思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

猜你喜欢

仿离骚、览揆度新讴,空云霭乌丝。把长庚才调,小施筹笔,犹处囊锥。鸾枳鸂滩发轫,指日问朝衣。雪片梅花外,已露南枝。休羡汉疏晋阮,记当年楚产,同是家儿。怅岁华如许,同官复同时。引宫商、细赓郢唱,向樽前、谁为一歌之。蓬壶侣,长春不老,有美人兮。

()
天风吹发冷飕飕,独向沙边上钓舟。
愁绝平羌江上月,向人依旧半轮秋。
()

已去日边远,宜春程尚赊。
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
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

()

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

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彷佛,后冈有石云船稍。

()
吾年未七十,颇觉惭昏耄。
旧事尽遗忘,独余山水好。
天寒附叶炎,尘埃满乌帽。
客至欲逢迎,无奈筋力耗。
()

名齐火浣溢山椒,谁把惊虹挂一条。天外倚来秋水刃,

海心飞上白龙绡。民田凿断云根引,僧圃穿通竹影浇。

()

五月边庭暑气无,重重烟树影模糊。沙洲风偃息鸡草,略约桥通昌马湖。

红日三竿城阙晓,青天一握雪山孤。从今重见中原景,甘向汾源友钓徒。

()

春风粉署并含香,矫首秦天散渺茫。乍有双鱼论故旧,始知千骑领东方。

功成介子恩元薄,书就虞卿去不妨。我自拂衣秋色里,期君可在五湖傍。

()

老聃良不死,昨日始著书。居今苟阅世,临渊语非虚。

吾师有屈伸,任道为卷舒。薄阴蔽明月,千古清光垂。

()
眼入平芜隔暝霞,有史官满未归家。
三人兄弟仍三处,指点飞鸿一叹嗟。
()

我乐非君乐,君忧非我忧。
蓬蒿与溟渤,终老不同游。

()

一晴初已涉秋残,晴到深冬兴未阑。

不雨临空聊尔湿,无霜元是盛哉寒。

()

千古梁溪路,閒行散客愁。松杉山市晚,钟鼓寺门秋。

塔影云端迥,泉声石罅流。平生喜游览,到此又勾留。

()
羊角仙人在何许,江南杳霭苍烟暮。
空余拳石在人间,至今指作神仙处。
当年馆宇幻玲珑,只今阻绝那能逢。
市上无非神仙辈,人心自隔蓬莱宫。
()
夜雨巫山不尽欢,两头颠倒玉龙蟠。
寻常乐事难申爱,添出余情又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