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炙随灭无精光。宋代。董嗣杲。七年交春七日强,蒙蒙春雨吞江乡。此夕莫知是元夕,地炉埋伏身犹僵。鼓箫声绝想景物,灯火焰短如寻常。逢辰往往思济胜,此际何异栖幽荒。推窗且畏江风恶,风柔却忆沙河塘。一竿星点富池庙,随炙随灭无精光。
《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诗词内容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年交春七日强,
蒙蒙春雨吞江乡。
此夕莫知是元夕,
地炉埋伏身犹僵。
鼓箫声绝想景物,
灯火焰短如寻常。
逢辰往往思济胜,
此际何异栖幽荒。
推窗且畏江风恶,
风柔却忆沙河塘。
一竿星点富池庙,
随炙随灭无精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所描述的场景是七年来的第七个春天,春雨绵绵,淹没了江乡的景色。然而,此时的夜晚并不知道是元宵节,人们也没有庆祝的气氛,整个氛围显得凝重。作者躲在地炉旁,沉思默默,身心俱疲。鼓和箫的声音已经停止,景物也不再美好,灯火也短暂如平常。面对这样的时刻,作者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往往都会回忆起过去的胜景,但此刻的景象却与平常无异,充满了幽暗与荒凉。
推开窗户,作者感到江风凶猛,让人畏惧。然而,柔和的风却让他回忆起过去在沙河塘畔的美好时光。最后,作者描述了富池庙的一竿星点,但这些灯火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熄灭,失去了光芒。
整首诗以元宵节的景象为线索,通过描绘春雨、庆祝氛围的缺失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的思考。同时,通过将外部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相结合,传达了一种忧郁和凄凉的情绪。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准确的描写,展现了宋代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