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飞空巨木摧。元代。仇远。东风已扫九衢埃,何事飚轮去复回。秋信苹洲凉渐迫,人家蓬户昼难开。低由受水祥禾偃,乱石飞空巨木摧。见说长淮旱无雨,蜚蝗几欲渡江来。
《二十五日东风少定辛丑夜西风再作》是宋代仇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十五日,东风稍息,夜晚西风再度吹起。
东风已经清扫了九条大街的尘埃,为何飚轮却又回来了呢?
秋天的信号表明苹洲的凉意逐渐逼近,人们家中的蓬门白昼难开。
低洼地受到水禾的祥瑞压弯了身躯,乱石飞扬,巨木倒塌。
听说长淮地区遭遇旱灾,久未见雨水,蝗虫们似乎欲过江而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观察和感受。东风和西风的交替象征着季节的变迁,而东风又重新吹来,似乎暗示着天气的不稳定和变化莫测。诗中描述了苹洲的凉意逐渐逼近,人们家中的蓬门白昼难开,反映了秋天的凉爽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受水禾的压弯和乱石飞扬、巨木倒塌的描写,暗示了自然灾害的威胁和破坏力。最后,作者听说长淮地区遭遇旱灾,久未见雨水,蝗虫几欲渡江而来,表达了对灾害的忧虑和担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迁和自然灾害的敏锐观察和感受。诗人通过对东风、西风的描述,表达了天气的变化无常和人们对未来的担忧。描写苹洲的凉意逐渐逼近以及蓬门白昼难开,凸显了秋天的到来和人们生活的变化。而低洼地受水禾的压弯、乱石飞扬和巨木倒塌的描写,则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然灾害的威胁和破坏力。最后,作者听说长淮地区遭受旱灾,蝗虫欲过江而来,表达了对灾害的担忧和对农民的同情。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迁和自然灾害的思考和关注。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描绘,诗词传递出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让读者对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所思考。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