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得诗筒为色怡

出自宋代马廷鸾的《和许伯修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ē dé shī tǒng wèi sè yí,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秋风孤愤只心知,接得诗筒为色怡
句眼独参成佛后,吟肩耸彻欲仙时。
俗衰竞觅胡奴饱,节在何妨臣朔饥。
此话只今谁举似,趋时言语正如卮。
()
秋风,孤愤,诗筒,句眼,成佛,欲仙,举似,言语,正如

《和许伯修韵》是马廷鸾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风孤愤只心知,接得诗筒为色怡。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秋风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愤怒,只有自己的心能够真正理解。然而,当他接过诗筒时,心情却恢复了愉悦和欢乐。

句眼独参成佛后,吟肩耸彻欲仙时。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吟咏诗句时的境界。他的眼神独自专注于参悟诗句的真谛,如同达到了成佛的境地。当他吟咏时,肩膀耸起,声音回荡,仿佛要飞升仙境。

俗衰竞觅胡奴饱,节在何妨臣朔饥。
这两句描述了世俗的衰败和人们为了物质而争相追逐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中,诗人守住了自己的节操,不以追求物质享受为妨碍。他宁愿忍受物质上的饥饿,也要保持自己的清高。

此话只今谁举似,趋时言语正如卮。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言语趋时的无奈和失望。他认为如今很难找到谁能像他一样说出这样的话,真正坚守自己的信念。现实中的言辞充满趋炎附势之态,就像酒器中的卮一样,难以找到真正的清酒。

《和许伯修韵》通过描述诗人在世俗中的坚守和对言辞趋时的失望,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和纯粹精神追求的热爱和坚持。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的独特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马廷鸾以独特的语言和意境,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和纯粹精神的追求,使这首诗词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马廷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