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圭何必更移文

出自宋代胡仲弓的《清泉院用柱间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ì guī hé bì gēng yí wé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僧居一路曲通村,日落层巅生暮云。
白石巧於山背出,清泉时向涧边闻。
钵盂未信承龙化,锡杖曾经解虎纷。
归去鹤猿应笑我,稚圭何必更移文
()
清泉:清澈干净的泉水。
钵盂:1.亦作"钵釪"。2.僧人的食器。亦指传法之器。
锡杖:锡杖xīzhàng[amonk'scane]佛家语。僧人所持的手杖。杖头有锡环,振时作锡锡声。也称“禅杖”、“声杖”、“鸣杖”芒鞋腾雾出,锡杖拨云归。——《梼杌闲评——明珠缘》
归去:归去guīqù回去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鹤猿移文

《清泉院用柱间韵》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清泉院为背景,描绘了僧人在山间过着宁静的生活,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禅宗修行的深深赞叹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僧居一路曲通村,
日落层巅生暮云。
白石巧於山背出,
清泉时向涧边闻。
钵盂未信承龙化,
锡杖曾经解虎纷。
归去鹤猿应笑我,
稚圭何必更移文。

这首诗以山间的清泉院为背景,描述了僧人在这里居住的情景。诗中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来传达作者对山水的感悟和禅修的体验。

诗的前两句"僧居一路曲通村,日落层巅生暮云"展示了僧人的居住环境,山路蜿蜒曲折,夕阳下层峰之巅散发着夜色的云彩。这里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僧人离世俗的喧嚣,置身于自然与宁静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白石巧於山背出,清泉时向涧边闻"表现了山间的自然景色,白石巧妙地嵌在山的背面,清泉时而向涧边流淌。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灵动和生机,让人心生宁静和平静。

之后的两句"钵盂未信承龙化,锡杖曾经解虎纷"探讨了僧人的修行与信仰。钵盂是僧侣的常用器具,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变成龙,锡杖曾经解开过的并非真正的虎纷。这里借用了寓言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僧人修行与信仰的思考和怀疑。

最后两句"归去鹤猿应笑我,稚圭何必更移文"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归去的鹤和猿应当会嘲笑作者,因为他们认为作者过于稚嫩,不需要再去追求修辞和文学的造诣。这里作者自谦地表示,为什么还要继续涉足这些文学的修辞。

整首诗以山间清泉院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寓意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景色和禅修修行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既展现了山水之美,又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修行信仰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宁静、思考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胡仲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