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院用柱间韵

清泉院用柱间韵朗读

《清泉院用柱间韵》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清泉院为背景,描绘了僧人在山间过着宁静的生活,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禅宗修行的深深赞叹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僧居一路曲通村,
日落层巅生暮云。
白石巧於山背出,
清泉时向涧边闻。
钵盂未信承龙化,
锡杖曾经解虎纷。
归去鹤猿应笑我,
稚圭何必更移文。

这首诗以山间的清泉院为背景,描述了僧人在这里居住的情景。诗中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来传达作者对山水的感悟和禅修的体验。

诗的前两句"僧居一路曲通村,日落层巅生暮云"展示了僧人的居住环境,山路蜿蜒曲折,夕阳下层峰之巅散发着夜色的云彩。这里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僧人离世俗的喧嚣,置身于自然与宁静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白石巧於山背出,清泉时向涧边闻"表现了山间的自然景色,白石巧妙地嵌在山的背面,清泉时而向涧边流淌。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灵动和生机,让人心生宁静和平静。

之后的两句"钵盂未信承龙化,锡杖曾经解虎纷"探讨了僧人的修行与信仰。钵盂是僧侣的常用器具,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变成龙,锡杖曾经解开过的并非真正的虎纷。这里借用了寓言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僧人修行与信仰的思考和怀疑。

最后两句"归去鹤猿应笑我,稚圭何必更移文"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归去的鹤和猿应当会嘲笑作者,因为他们认为作者过于稚嫩,不需要再去追求修辞和文学的造诣。这里作者自谦地表示,为什么还要继续涉足这些文学的修辞。

整首诗以山间清泉院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寓意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景色和禅修修行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既展现了山水之美,又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修行信仰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宁静、思考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胡仲弓朗读
()

猜你喜欢

以劲笔力,作往来帖。
婉有余妍,庄不可狎。
古者文武,初非二流。
系於卿士,予其从周。
()
门外平湖百顷宽,庭前翠竹绕栏干。
鸟啼花笑四时好,几争窗明六月寒。
賸可琴书供昼永,不妨弦管到更阑。
留行莫为歌杨柳,作计应须趁牡丹。
()
涉险何如过虎牢,白云堆里著身高。
登临我欲招元亮,谈笑时能接李翱。
人境地下看犹粟,洞天西去有蟠桃。
学仙恐是虚无说,且向峰头跨六鳌。
()
金毛狮子,生铁秤锤。
浑仑无缝,切忌针锥。
()

吾不学老农,种此方寸田。
善雨日培壅,安得荒旱年。
诗书菑且畲,芟蕴毋蔓延。

()

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路转不相见,犹闻马萧萧。

今得出关书,行程日已遥。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

()

君子堂西屋数间,但能容膝敢求安。悄无人迹如深井,惯听秋声是冷官。

系马阶前慵夜秣,种蔬墙下助朝餐。携来书卷犹堪读,好共青灯了岁寒。

()
无那诗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昏昏。
登临无地可散策,剥啄阿谁来扣门。
安得与渠呼玉酒,醉余同看落金盆。
斋厨索寞如悬罄,惭愧酸寒遣一尊。
()

舟楫济巨川,山河资秀气。服膺究儒业,屈指取高位。

北征戮骄悍,东守辑携贰。论道致巍巍,持衡无事事。

()

银烛烧五听漏声,春寒诗思觉凄清。
一庭夜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日明。

()
舞处更宜长,十笋藏纤指。
脱得戯衫时,方知有獃底。
()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柱上雕虫对书字,

槽中瘦马仰听琴。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

宿雨朝来歇,山云尚接连。芙蓉乱越渚,粳稻满吴田。

有景拚为客,无机任似禅。乡心虽强制,犹废夜中眠。

()
蚕饱办丝课,蜂忙供蜜工。
役役为人劳,衣食还自空。
()
至德同自然。
裁成侔玄造。
珍祥委天贶。
灵物开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