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迹午桥边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挽李楼山观文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uō jī wǔ qiáo biā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
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
()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明主:贤明的君主。
壤厦千秋:(名)①形容年代非常久远:万代~。②敬辞,旧指人的寿辰。
泪涟

诗词:《挽李楼山观文三首》

李曾伯在宋代所创作的《挽李楼山观文三首》是一首挽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
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追思之情。诗人和友人共事于剑南军,友人年轻英勇,与诗人相伴度过了青春年华。友人去世后,诗人将他的事迹推荐给明主,希望能为他争取荣誉和地位。诗人在承颜台和午桥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与友人的足迹相近,但壤厦千秋隔绝,诗人不禁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赏析:
《挽李楼山观文三首》通过诗人的感情表达和描写,展现了友情和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之情。首联中的“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战斗,共同度过年轻时光的情感。次联中的“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表明诗人希望友人在明主那里得到认可和赏识。末联中的“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壤厦的隔绝使得他们无法再相见,诗人的泪水也因此而流淌。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真挚感情和表达个人情感的特点。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诗人也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离别的无奈,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珍视。这首诗词以真挚而质朴的情感触动人心,让读者在感受亲情友情的同时,也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有所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