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楼山观文三首

挽李楼山观文三首朗读

诗词:《挽李楼山观文三首》

李曾伯在宋代所创作的《挽李楼山观文三首》是一首挽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
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追思之情。诗人和友人共事于剑南军,友人年轻英勇,与诗人相伴度过了青春年华。友人去世后,诗人将他的事迹推荐给明主,希望能为他争取荣誉和地位。诗人在承颜台和午桥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与友人的足迹相近,但壤厦千秋隔绝,诗人不禁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赏析:
《挽李楼山观文三首》通过诗人的感情表达和描写,展现了友情和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之情。首联中的“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战斗,共同度过年轻时光的情感。次联中的“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表明诗人希望友人在明主那里得到认可和赏识。末联中的“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壤厦的隔绝使得他们无法再相见,诗人的泪水也因此而流淌。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真挚感情和表达个人情感的特点。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诗人也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离别的无奈,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珍视。这首诗词以真挚而质朴的情感触动人心,让读者在感受亲情友情的同时,也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有所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帐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银汉夜洗晴空。皓月堂轩高挂,秋入广寒宫。正金波不动,桂影玲珑。佳人未逢。怅此夕、与谁同。对酒当歌,追念霜满愁红。南楼何处,愁人在、横笛一声中。凝望眼、立尽西风。

()

层峦叠嶂几重重,万顷烟波浩渺中。钓艇未归饶夕照,耳边芦苇战寒风。

()

汉朝陵墓对南山,玉露金茎霄汉间。永夜角声悲自语,东来紫气满函关。

舍舟策马论兵地,嫩叶浓花满目班。戏假霜威促山简,来游此地不知还。

()

自中年以去,觉岁月、疾如流。渐鬓影萧萧,人情草草,世事悠悠。言归几曾归去,向高沙、一度一年秋。未要清云著脚,且簪黄菊盈头。五湖烟月一扁舟。仿佛凤麟洲。但乘兴而吟,吟而须醉,醉则才休。余生本来疏懒,更忘机、鸥鸟苦相留。不是旧游情厚,梦魂不到南州。

()

古井嵌空下如屋,寒泉馥冽甘如饴。
昔人传是龙蜃窟,睡未千岁人不疑。
云蒸每见飞雳火,沉绠或惹髯间氂。

()
春风尽日恣颠狂,吹散游云夜月光。
露带清寒入花骨,暗寻帘幕度幽香。
()

朝持使者节,骑出大明宫。
霜拂蓬壶外,春生海岱东。
清时忧国事,白首问民风。

()

兀坐竹舆穿涧壑,仰看石径接烟霞。
是间故有春消息,散作千林琼玉花。

()
叨陪法从最多年,惯听梨园奏管弦。
从此无因瞻黼,坐惟应魂梦到钧天。
()

山光隐见入高楼,携手相将到上头。缥缈鸾笙连碧落,参差桂影接丹丘。

百年胜地霞生彩,九转真铨火正流。对月传觞承沆瀣,凌云终共伯昏游。

()

梅花香里。熏染东风醉。天放梅花天有意。枝上露珠凝泪。

横斜绿水之涯。偏惊暗度韶华。又见玉人攀折,帽檐亲插疏花。

()

体物何曾有重轻,相君因尔号阿衡。
谁多谁少皆公论,才有些儿便不平。

()

洛阳亭下昔埋轮,当道豺狼不避人。今日黄花故园酒,独携野鹤伴閒身。

()
不见林夫与子方,坦翁健笔亦堂堂。
孝诚亲有终身慕,忠爱君无一饭忘。
铭座六章韦作佩,入台五字铁为肠。
未应径欲投吟社,谏草长留御榻傍。
()
芳荃真妙士,霜菊亦奇才。
邂逅心生敬,殷懃手自培。
扶持新长桂,护惜欲残梅。
此意何人解,颓然付酒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