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才谁可柱中流。宋代。李曾伯。当才谁可柱中流,我辈何如避一头。旧隐要寻鸥作伴,薄田足与鹤为谋。蒹葭白露嗟今老,榆柳西风感昔游。新秫已登鲈蟹贱,溪头何日舣归舟。
《辛丑都司公廨与陈景清诸友小集作》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这个时代,有谁能够成为中流砥柱的人才,我们这些人又该如何避免成为人群中的平庸之辈呢?曾经的隐士们寻找同伴,选择了与鸥鸟为友,而我只能在贫瘠的田地上与孤鹤商议未来。蒲苇和芦草在白露的滋润下感慨自己的老去,榆树和柳树在西风的吹拂中怀念着昔日的游荡。新鲜的稻谷已经被登上了市场,鲈鱼和蟹肉变得廉价可取,但是我仍然期待着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溪头,重新踏上归舟的旅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时代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他思考了当时社会中人才的稀缺和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对于如何成为中流砥柱的人才以及如何避免沦为平庸之辈感到困惑。他将自己与曾经的隐士相比较,感叹自己无法寻找到合适的同伴,只能与孤鹤相伴。同时,他触景生情,回忆过去的游荡岁月,对于时光的流转和自己的老去感到惋惜。最后,他表达了对回归自然、追求真实与自由的渴望,期待着重新踏上归舟的旅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内心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作者自身与时代中的人才相对照,表达了对于人才稀缺和自身处境的疑虑和困惑。诗中的隐喻,如隐士寻找鸥鸟为伴、与孤鹤商议未来,以及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蒲苇和芦草感慨老去、榆树和柳树怀念昔日的游荡,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抒情色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和真实生活的向往,期待着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