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便拟问归津。宋代。李曾伯。春来便拟问归津,转眼江流若许深。六十岁翁穷塞客,八千里路故乡心。鹃啼月树添征思,鹊语风檐悮好音。只有云山遮不断,梦随栩蝶过家林。
《思归偶成》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思归偶成
春来便拟问归津,
转眼江流若许深。
六十岁翁穷塞客,
八千里路故乡心。
鹃啼月树添征思,
鹊语风檐悮好音。
只有云山遮不断,
梦随栩蝶过家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一个思念家乡、渴望归乡的故事。诗人李曾伯在春天来临时,心中萌生了想问问回家的路程有多远的念头。然而转眼间,江水流淌得如此之深,似乎回家的路途遥远无比。
诗人年已六十,身处边远的塞外,过着贫困的生活,是一位孤独的旅行者。他已经行走了八千里的路程,但他永远也忘不了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个春夜,当鹃鸟的啼声响起,月光映照在树上,诗人更加思念家乡,心中的忧思更加浓烈。当风吹过房檐,鹊鸟的叫声打破了寂静,诗人感受到了美好的音乐。然而,只有云山才能遮挡不住思乡之情,诗人的梦随着蝴蝶飞过家乡的林木。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语言,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深情厚意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