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神明固

出自宋代王柏的《题抱膝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zuò shén míng g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一室方方丈,名标抱膝新。
有书宜勘古,无学可留宾。
静坐神明固,清谈滋味真。
传家名刻在,长对草庐人。
()
一室方方丈:(名)指寺院的住持或住持住的房间。
名标抱膝静坐:1.排除思虑,闭目安坐。2.气功疗法用静坐来治疗疾病。3.抗议或请愿的一种方式。
神明:1.神灵;神祗可以解释为“神的总称”,即“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2.指人的精神和智慧。3.英明;圣明。
清谈:(动)原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空谈哲理,后泛指不切实际的谈论:~误国。
滋味:(名)①味道。②比喻某种感受:挨饿的~不好受。[近]味道。
传家:传家事于子孙。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草庐:茅屋。

《题抱膝庵》是宋代王柏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名为抱膝庵的方形小屋里的人物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室方方丈,名标抱膝新。
有书宜勘古,无学可留宾。
静坐神明固,清谈滋味真。
传家名刻在,长对草庐人。

诗意:
这首诗以抱膝庵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居住在这里的人,他以静坐修行和清谈交流为乐。他珍视书籍,勤于研读古代文献,但并非专门学问渊博的宾客。他在静静地坐着,与神明心灵相通,感受到静谧的内心世界。他喜欢与人交谈,享受纯粹而真实的对话。他将家族的名字刻在庵堂之中,长久以来与这座草庐为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宁谧的场景,抱膝庵被描绘为一个方形且新颖的小屋,给人以简洁、整洁之感。诗中的主人公并非追求世俗的学识,而是更注重修身养性。他喜欢阅读书籍,但并非为了炫耀知识,而是为了勘察古代的智慧和思想。他不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宾客,而是一个虽然没有丰富学问,却值得一留的贵宾。

诗中的人物通过静坐修行与神明相通,体验到精神的安定与宁静。他也喜欢与他人进行清谈,享受纯粹而真实的对话,这种对话不受世俗的束缚,能够滋养心灵。这种清谈之中,他体味到了生活的真谛和滋味。

最后两句表达了这个人物的家族传承,将家族的名字刻在庵堂之中,表明他与这个草庐长期为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也暗示着他在此地安顿下来,舍弃了世俗的繁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宁静修身的人物形象,他不追求世俗的知识和权势,而是通过静思和清谈来滋养内心。诗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纯粹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