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子天伦变。宋代。王柏。哭子天伦变,坚哉更可伤。毅翁悲祚断,学者悼师良。缺月窥元室,凄风锁奥冈。身虽随物幻,名笔起潜光。
《挽施子华》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对施子华的悼念和赞美。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施子华
哭子天伦变,坚哉更可伤。
毅翁悲祚断,学者悼师良。
缺月窥元室,凄风锁奥冈。
身虽随物幻,名笔起潜光。
译文:
哭泣着儿子离开亲情的改变,坚定之心更令人伤痛。
忠诚的老者悲叹王朝的衰落,学者们悼念着优秀的师长。
残缺的月亮透视着帝王的宫室,凄凉的风紧锁着深山的秘境。
尽管身躯如同物质的幻象,但名字的笔触仍然散发着潜在的光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悼念施子华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惋惜。诗人首先抒发了对亲情变迁的哀伤,认为坚定的心志更使人感到悲痛。接着,他描述了毅翁(指施子华)悲叹王朝衰落和学者们悼念师长的场景,展现出对优秀人才的珍视和对社会变迁的忧虑。诗中隐喻了月亮和风,描绘了残缺的月亮透视着君王的宫室,凄凉的风锁住了深山的秘境,形象地表达了时代的荣辱兴衰。最后,诗人提到身躯虽然如同物质的幻象,但名字的笔触仍然散发着潜在的光芒,这表达了对施子华才华横溢的赞美和对他作品的持久影响力的认可。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施子华的悼念,诗人以个体之痛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同时,诗人运用了隐喻手法,通过描绘月亮和风的形象,以及人物的虚实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表达力。整首诗抒发了对人才和时代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虚幻和精神的永恒的思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