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施子华

挽施子华朗读

《挽施子华》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对施子华的悼念和赞美。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施子华

哭子天伦变,坚哉更可伤。
毅翁悲祚断,学者悼师良。
缺月窥元室,凄风锁奥冈。
身虽随物幻,名笔起潜光。

译文:
哭泣着儿子离开亲情的改变,坚定之心更令人伤痛。
忠诚的老者悲叹王朝的衰落,学者们悼念着优秀的师长。
残缺的月亮透视着帝王的宫室,凄凉的风紧锁着深山的秘境。
尽管身躯如同物质的幻象,但名字的笔触仍然散发着潜在的光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悼念施子华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惋惜。诗人首先抒发了对亲情变迁的哀伤,认为坚定的心志更使人感到悲痛。接着,他描述了毅翁(指施子华)悲叹王朝衰落和学者们悼念师长的场景,展现出对优秀人才的珍视和对社会变迁的忧虑。诗中隐喻了月亮和风,描绘了残缺的月亮透视着君王的宫室,凄凉的风锁住了深山的秘境,形象地表达了时代的荣辱兴衰。最后,诗人提到身躯虽然如同物质的幻象,但名字的笔触仍然散发着潜在的光芒,这表达了对施子华才华横溢的赞美和对他作品的持久影响力的认可。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施子华的悼念,诗人以个体之痛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同时,诗人运用了隐喻手法,通过描绘月亮和风的形象,以及人物的虚实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表达力。整首诗抒发了对人才和时代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虚幻和精神的永恒的思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

猜你喜欢

为语栖霞子,朱明石阁中。象棋柯斧烂,龙鼎汞丹烘。

醉枕麻姑秘,閒房仙女东。客从人世去,飞锡又谁同。

()

挂席秋江上,凉生薜荔衣。雨声芦叶偃,风色浪花飞。

方度龙潭驿,随过燕子矶。石头城下泊,坐对月霏微。

()
屈指头颅三十一,年时又见煮酴酥。
平生自谓妄男子,未死谁甘贱丈夫。
欢逐儿童烧竹爆,自拈秃笔写桃符。
梅花一笑须相领,莫道今吾非故吾。
()
坐起愁如织,空斋但寂寥。
不关风雨妒,春色为谁凋。
()

终日不离尘土间,若为能见此身闲。

今朝暂共游僧语,更恨趋时别旧山。

()
多病柘浆酒,閒愁梅雨天。
婆娑清梦断,剥啄好音传。
怜我虀盐薄,从渠乳酪鲜。
莫嗟闻道晚,著意问师禅。
()

忽看年又尽,更问夜如何。宦拙青云远,心危白发多。

物情怜岁序,世路足风波。沧洲终有托,吾道未蹉跎。

()
微生无限死之徒,瓦解丝棼不易图。
一篑区区裨大坏,力行踽踽竞长途。
韬钤筹策皆摧折,文籍条纲总阔疏。
谁料孟嘉为谢传,笑观蒋干待周瑜。
()

和风烟树九重城,夹路春阴十万营。唯向边头不堪望,一株憔悴少人行。

()

鞠躬奉臣职,肃肃恒自旦。朝下趋经帏,临夕出东观。

釐务日有常,黾勉在文翰。衰龄皆沈疴,宁不怀泮奂。

()
()

节物岁云暮,九衢尘满袍。起我二三友,招要步林皋。

仰看冥飞鸿,俯览千丈涛。石径上深窈,竹风更萧骚。

()

玉版真如雪,裁成燕尾长。吟馀摇动处,两掖自生凉。

()

湖楼笑倚。六桥千古惟烟水。相将共惜登临意。衰柳斜阳,趱出伤秋泪。

佳会人生知有几。湖山况复都如此。西风吹绽黄花蕊。

()
我有虚堂号真止,坐来万虑清如水。
君今更以止名堂,想见了无尘念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