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父母之哭子兮。宋代。王柏。二五交运兮,杂糅乎刚柔。美恶厚薄兮,何廪生之不侔。厚者未必薰兮,薄者未必莸。羌寓形於溟涬兮,藐起灭之一沤。惟父母之哭子兮,蹇彼苍之大尤。吾尝抱此至痛兮,知毅翁之恨难收。虽我不识子兮,知谨实而好修。抚新碑而感慨兮,相铎声之口讴。奥山兮泉浏,凄巘兮云幽。夫子有命矣夫之叹兮,可以释而翁之忧忧。
《挽施子华》是王柏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二五交运兮,杂糅乎刚柔。
美恶厚薄兮,何廪生之不侔。
厚者未必薰兮,薄者未必莸。
羌寓形於溟涬兮,藐起灭之一沤。
译文:
二五岁月相交替,交织着刚与柔。
美与恶,厚与薄,为何使人生命不平等。
厚者未必受到荣耀,薄者未必被轻视。
形象存在于浩渺之中,微小升起又瞬间消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为主题,探讨了人生的美好与不平等。作者通过描绘刚柔相济的交织,表现了人生中各种美好与不美好的交织在一起。他指出,美好和厚重并不一定带来荣耀和尊重,而相对地,轻薄并非必然受到轻视。人的存在就像在无边无际的浩渺之中,微不足道地出现又很快消失。
诗中提到了父母哭泣子女的悲痛,以及作者深切感受到的毅翁的悲恸。尽管作者不认识施子华,却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和修养。在触摸到新的墓碑时,作者感慨万千,伴随着铜铃声歌颂施子华。
整首诗抒发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命运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痛惜。同时,也表达了对真诚、修养和品德的认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如奥山的清泉和凄迷的云雾,诗歌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挽施子华》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的美好与不公,表达了对命运的忧虑和对真诚品行的赞美。这首诗词通过抒发内心的情感,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