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耕食

出自宋代苏泂的《三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g shēng bù gēng shí,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地属元三令,风回更幅蒲。
橹声欹枕里,灯影到家初。
稍觉身何有,行当梦亦无。
平生不耕食,五斗欲谁辜。
()
幅蒲橹声欹枕灯影:灯影,灯影儿dēngyǐng,dēngyǐngr∶灯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灯光照在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到家觉身行当:(名)①(口)行业:你是哪个~上的?②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如京剧的生、旦、净、丑等。③有时也指所做的某项工作(多指业余爱好):你近来又干上了什么新~,养花还是养鸟?
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耕食

《三界》是苏泂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地属元三令,
风回更幅蒲。
橹声欹枕里,
灯影到家初。
稍觉身何有,
行当梦亦无。
平生不耕食,
五斗欲谁辜。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平凡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中以简洁的词句,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自身处境的疑问。

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地属元三令",这句话暗示了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支配之下,人类的命运被环境所左右。接着,描述了风回草屋的景象,凸显了朴素自然的生活状态。橹声欹枕里、灯影到家初,揭示了诗人在夜间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感。

诗的后半部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稍觉身何有,行当梦亦无"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怀疑和对现实的虚幻感。诗人认为自己的存在似乎并不真实,行走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境,没有真正的实在感。

最后两句"平生不耕食,五斗欲谁辜"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诗人可能是一位不务农耕的文人,他觉得自己不应该享受别人劳动的成果,而内心对此感到愧疚。这种思想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特点,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产生矛盾情感。

总的来说,《三界》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和自身处境的思考,揭示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方式的反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诗人展示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使人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