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木有惊猿。宋代。苏泂。三峡波涛壮,秋深鼓棹前。飞空多陨石,失木有惊猿。洒遍时时雨,晴开处处天。篙工罢锣鼓,此地出神仙。
《三峡》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壮丽的三峡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神仙传说的向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三峡》中文译文:
三峡波涛壮,秋深鼓棹前。
飞空多陨石,失木有惊猿。
洒遍时时雨,晴开处处天。
篙工罢锣鼓,此地出神仙。
诗意和赏析:
《三峡》以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为主线,通过描述峡谷中波涛汹涌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壮丽景观。秋深时,诗人乘船穿越三峡,鼓棹前进,感受着峡谷中的震撼氛围。
诗中提到"飞空多陨石",表达了在这片峡谷天空中,常常有陨石从高处坠落的奇观。这一景象既揭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不可预测性,也体现了峡谷地形的险峻和峭壁的高耸。
诗句"失木有惊猿"描绘了猿猴在峡谷中的活动。当木块掉落时,猿猴们会受到惊吓,逃离危险。这一描写既展示了猿猴的机敏和敏锐的感知能力,也进一步突出了峡谷的险峻和原始的环境。
接下来的两句"洒遍时时雨,晴开处处天"表现了峡谷中的气候变化。诗人用"洒遍时时雨"来形容雨水频繁而有规律,而"晴开处处天"则描绘了阳光穿过峡谷,晴朗的天空在各个地方展现出来。这种气候的多变既表现了三峡地区的特点,也为整个景色增添了变幻莫测的魅力。
最后两句"篙工罢锣鼓,此地出神仙"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传说的向往。篙工在工作结束后停止敲击锣鼓,此时的三峡被诗人赋予了神秘的氛围,似乎预示着仙人出现的可能性。这种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神奇事物的追求,也彰显了对自然和传说的敬仰之情。
《三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和大自然的力量,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事物的向往。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形象,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神奇、壮美的三峡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