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是升沉方自此。宋代。苏泂。柴门临水对山开,日日思君君不来。与世相忘书万卷,于人无忤酒三杯。参乎毕竟曾师孔,赐也如何敢望回。况是升沉方自此,丹阳闻道好官催。
《和陆判院怀祖》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柴门临水对山开,
在水边,门前有一座山,
门庭宽阔,欢迎着来往的人。
每天都在思念你,可你却不来。
日日思君君不来。
每天都在思念你,可你却不来。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待友情的态度,
他常常想念朋友,但朋友却不来与他共度时光。
与世相忘书万卷,
我与这世界无关,我忘却了万卷书。
这句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心境,
他超脱尘世的喧嚣,专心于内心的宁静。
于人无忤酒三杯。
对于他人,我没有冒犯之处,只与他们喝了三杯酒。
这句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他待人真诚友善,与人相处和谐。
参乎毕竟曾师孔,
虽然我曾经学习过孔子的思想,
赐也如何敢望回。
但我怎敢奢求得到圣人的回应。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修行的谦逊态度,
他虽然学习过孔子的思想,但并不自视甚高。
况是升沉方自此,
更何况在官场上升降是自然规律,
丹阳闻道好官催。
我听说丹阳的官员很出色,加速了我的升迁。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感慨,
他意识到官场的升降是不可避免的,
并且提到了丹阳的官员,暗示自己的期望。
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苏泂内心的情感和境界,他对友情的渴望和思念,对世俗的超脱和淡泊,对学问与修行的谦逊,以及对官场的感慨和期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我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人生态度融入其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