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波涛风雨里

出自宋代苏泂的《之上虞道中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ān qǐng bō tāo fēng yǔ lǐ,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东关白塔何由见,异日曾惊堠子频。
千顷波涛风雨里,夜深孤载一愁人。
()
白塔:亦作'白墖'。白色的佛塔。古地名。山名。
异日:1.将来;日后:委之~。留待~再决。2.从前;往日:谈笑一如~。3.不在同一天;隔日。
波涛:(名)大波浪:~汹涌。[近]波澜。
风雨:(名)①风和雨:~无阻|~大作。②比喻艰难困苦:不经历~,怎么见彩虹?

诗词:《之上虞道中作》
作者:苏泂(宋代)

中文译文:
东关白塔何由见,
异日曾惊堠子频。
千顷波涛风雨里,
夜深孤载一愁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泂在道路上写下的作品。诗人描述了自己行驶在之上虞道路的情景,其中道路两侧的景物与他的内心感受相呼应。

诗的开头写道:“东关白塔何由见”,意指诗人行进的道路上遮挡了东关白塔的视线,无法直接看到。这句诗句意蕴深远,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指出人们经常面临的现实问题,即我们往往无法直接看到事物的真相或本质。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隐喻,意味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被外界的干扰所阻挡,使他无法看到真实的自我。

接下来的两句诗:“异日曾惊堠子频”,描绘了一幅惊险的画面。这里的“异日”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某个时刻,作者在那时曾经多次惊讶于路上的险境。这种描绘增加了诗的戏剧性和紧张感,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后两句诗:“千顷波涛风雨里,夜深孤载一愁人”,表达了诗人夜晚独自行驶于波涛汹涌、风雨交加之中的情景。这里的“千顷波涛风雨里”形象地描绘了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忧愁相呼应。最后一句“夜深孤载一愁人”则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为主线,通过对道路、白塔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困惑和苦闷。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效果,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