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树薄于云。宋代。苏泂。秋风清入骨,秋树薄于云。老去悲时序,新来断句文。燕鸿相背发,泾渭一生分。信有难言事,天高不为闻。
《秋风》是苏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风清入骨,
秋树薄于云。
老去悲时序,
新来断句文。
燕鸿相背发,
泾渭一生分。
信有难言事,
天高不为闻。
中文译文:
秋风清澈地吹入骨髓,
秋天的树影薄弱如云。
年老时悲伤时光的流逝,
新时代中断裂了诗句的表达。
燕子和大雁相背而飞,
长江和渭水一生分离。
有些难以言说的事实,
即使天空高远也无法得知。
诗意和赏析:
《秋风》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季节的敏感和感受。秋风吹拂,给人一种清凉而清澈的感觉,仿佛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秋树薄于云,形容秋天的树木犹如轻薄的云彩,给人以淡雅的美感。
诗词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老去悲时序,表明作者对光阴逝去的悲伤和无奈。新来断句文,意味着新时代中诗句的断裂,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担忧和对现实环境的不满。
燕鸿相背发,泾渭一生分,通过描绘燕子和大雁相背而飞的景象,以及长江和渭水分隔的情景,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无常和离散的命运。
最后两句表达了信仰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信有难言事,意味着有些事实或真相无法言说或难以启齿。天高不为闻,则意味着即使天空高远,也无法知晓或关注这些难以言说的事情,反映了社会现实对真相的忽视或掩盖。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秋天的景象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传统文化断裂、人事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