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忍追还。宋代。苏泂。人物推前辈,声名重泰山。斯文无毁誉,吾道有间关。袖短方妍舞,弓强愧力弯。风舟虽屡引,中路忍追还。
诗词:《次韵高秘书谒陆待制二首》
译文:
推崇前辈的人物,声名在泰山之上。
我所追求的文雅之道没有被毁谤,但在追求之间有所阻碍。
短袖下的婉约舞姿,强弓下的力量自愧不如弯曲。
尽管风船多次吸引我,但我仍忍耐不追随回去。
诗意:
这首诗是苏泂写给高秘书,以及陆待制的回诗。诗人表达了对高秘书的推崇和敬意,将他的声名比作泰山,意味着他的声望在众人之上。诗人自谦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受到诋毁和贬低,但他追求的文雅之道却受到了一些限制和挑战。诗中提到短袖下的婉约舞姿,表示诗人文雅的表达方式,而强弓和力量的比较则暗示诗人自谦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尽管有诱惑和机会,但诗人选择了忍耐,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中间道路。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苏泂对高秘书的敬重之情,并以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来表达对文雅道德的追求。通过对比自己与前辈的差距,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自谦和谦逊之情。短袖下的婉约舞姿与强弓自愧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在文学和才能方面的不足,但他并不气馁,坚持追求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中道之路。整首诗言简意赅,抒发了诗人对高秘书的敬仰之情,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品德和才能的审视,具有启迪人心的意义。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