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夜下日华门

出自宋代岳珂的《饯孟运判寺簿赴京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o shū yè xià rì huá mé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诏书夜下日华门,辇路争看使者轩。
烽火三边尚勍敌,烟尘万里欠公言。
不须目睫忧多叠,好吐胸怀悟至尊。
富贵功名分中有,勿令仗马愧廷鵷。
()
诏书:皇帝通告臣民的文书。
日华: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
使者:1.奉命出使的人。2.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3.阿拉伯语rasūl意译。
烽火:(名)①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②比喻战火或战争:~连天。
勍敌烟尘:(名)①烟雾和尘埃:~滚滚。②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火:~四起。③(书)指人烟稠密的地方:地处偏僻,绝少~。
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
不须:不用;不必。
胸怀:(动)心中存有:~大志|~祖国。②(名)心胸;胸襟:~宽广|磊落的~。③(名)胸膛;胸部:敞着~。
至尊:(形)最尊贵:~无上。②(名)称封建时代的皇帝。
富贵:(形)既有钱又有地位:~人家。[反]贫贱|贫穷。
功名:(名)①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②功绩和名声。

《饯孟运判寺簿赴京三首》是宋代岳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送行孟运判赴京任职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饯孟运判寺簿赴京三首

诏书夜下日华门,
辇路争看使者轩。
烽火三边尚勍敌,
烟尘万里欠公言。

这首诗以辞令华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壮观的场景。诏书在夜晚发下,传达给孟运判,他将踏上前往京城的辇道。行人们争相观看这位使者的华轩,好像他背负着重要的使命,备受关注。

在这个时代,边境上的战火依然燃烧,敌人的威胁依然存在。烽火燃烧在三个边境,表明国家的安全仍然面临挑战。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孟运判仍然义无反顾地前往京城,他的使命和责任不容忽视。

烟尘弥漫万里,似乎无法传达消息。这里的“公言”指的是国家重要的决策和政策。由于长途跋涉和通信不畅,这些重要的信息未能及时传达到京城。孟运判的行程艰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困难和挑战。

诗词通过对孟运判赴京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他的关注和祝福。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以及对公正和良好治理的期望。作者希望孟运判能以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履行职责,不辱使命,不辱驰马奔赴京城,不辱廷鵷(指朝廷的高官)的尊严。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华丽的语言,通过描绘具体场景和抒发情感的方式,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它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公正治理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对士人的尊重和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岳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