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有恨事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yīng yǒu hèn shì,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
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
贵人,梳头,不应,浪语,悠悠

中文译文:

贵人居于三阁上,日晚方开始梳头。
不应有烦恼之事,但因过于娇弱而成愁。
珠帘上曲线和美,微观而秀丽展示扬州。
北方兵敌难渡过,波谈却无尽头。
沉香贴在柱上,金线绣在门楣。
回首看下降了军旗,已见黍离离。
三人从深井中出来,一人乘坐高车。
朱门漫步在水边,却无法看见鲈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贵人居住在高阁上,因为过于娇贵而成为了忧愁的源头。诗中描绘了阁楼的华美装饰和扬州城的景色。诗人还提到了北方的敌兵无法渡过,而漫谈却没有尽头。诗中也描绘了沉香贴在柱子上、金线绣在门梁上的豪华装饰。最后,诗人描述了三个人从深井中出来,一人登上高车,走出朱门到水边散步,但却无法看到鲈鱼。

整体上,这首诗以诗人对贵人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动荡的感受为主题。通过反映贵族生活和社会现象,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