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此荒凉。宋代。刘学箕。境接江东界,邮程是杏塘。雨喧茅屋小,泥滑草桥长。旷野人稀少,平田水渺茫。半生游历地,未若此荒凉。
《杏塘》是宋代诗人刘学箕的作品。这首诗以杏塘为背景,通过描绘境界、交通状况和自然景观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于荒凉孤寂之地的感受和思考。
诗中描述了一片与江东相连的境地,邮路正好经过杏塘。雨声扰乱了茅屋的宁静,泥泞使得草桥变得漫长。广阔的野地上很少见到人,平坦的田地与水面交错,一望无际。作者表示,尽管自己曾经游历过很多地方,但没有像这片荒凉之地一样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荒凉寂寥的景观和氛围。雨声、泥滑、草桥等元素都呈现出一种凄凉的景象。整体上,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荒凉之地的沉思和感叹。诗中的荒凉景象与人稀少的环境形成对比,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杏塘》这首诗词传达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描绘环境和情绪,诗人与读者共同感受着这片荒凉之地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