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曾建塔。宋代。刘学箕。应天曾建塔,又此结精庐。释氏缘何熟,诗人念总疏。壁荒遗尽水,僧老学翳书。笑我重来者,经年不定居。
《古寺》是宋代诗人刘学箕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寺庙,抒发了诗人对寺庙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是:
应天曾建塔,又此结精庐。
释氏缘何熟,诗人念总疏。
壁荒遗尽水,僧老学翳书。
笑我重来者,经年不定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寺的认识和感受。诗人首先提到这座寺庙曾经是按照应天的规划而建造的塔,而现在他又在这里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接着诗人提到佛教的传承和流传,问自己为什么佛教在这里如此兴盛,而自己的诗作却总是显得平庸。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不及佛教的庄严和博大精深。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寺庙的状况。寺庙的壁画已经荒废,水池中的水也干涸殆尽。寺中的老僧依然专心致志地学习佛法,他们的学问如同一本本翻开的经书,深奥而古老。诗人对寺庙中的僧侣和佛法的坚守表示敬佩。
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自嘲。诗人自嘲地笑称自己重复地来到这里,经过这么多年却依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不仅是在描述自己对寺庙的思考,也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
整首诗以古寺为背景,通过寺庙的景物和僧侣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智慧和自身才华的思考。寺庙的凋敝与僧侣的坚守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这首诗意蕴含深沉,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思辨特质。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